淳口镇全镇种茶6000余亩,以茶促旅带动振兴
4月3日,淳口镇鸭头村的茶园内,茶树上冒出了丛丛嫩芽。
“明前新茶禅味浓,清香入骨爽口中。”明前茶是对春茶的一种称呼,作为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由于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被认为是茶叶中的上品。
4月3日,淳口镇鸭头村,一行行茶树环抱山间,处处是茶农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要赶在清明前,采收今年的第一批新茶嫩芽,留住春天这一珍贵的风味。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袁安彭红霞
致富茶
满园已露尖尖角,千亩茶园采摘忙
4月3日上午,位于鸭头村的浏阳河茶业有限公司千亩茶叶基地内,处处皆是春色。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嫩绿的新芽挤满了茶树梢头,茶叶的清香沁人心脾。
满园已露尖尖角,茶叶采摘正当时。天微亮,就有茶农陆陆续续进入茶园,只见他们挎着竹篓、戴着草帽,穿梭在一行行茶树中,手指在枝叶间翻飞,一提一捏间,一片片嫩绿的茶叶落入篓中。
4月3日,位于淳口镇鸭头村的浏阳河茶业加工车间内,工作人员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倒入摊铺盘内。
除了气温、雨水等因素,茶叶的采摘也可直接影响茶叶成品的色、香、味、形,是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茶看着很简单,其实很讲究手法。”63岁的潘竹莲采茶多年,手法娴熟。这些天来,她每日清早便来到了茶园,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采了大半篓茶叶,“摘的时候需要快速准确,不能揉捏,不然会影响品质。”
与潘竹莲一样,来自南冲村的李秀玉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来采茶。“多的时候一天采10斤,能赚100多元,也不错了。”李秀玉笑着说,茶园就在家门口,一年能多赚个几千块,大伙都很知足。
“开采有半个月了,每天有100多名茶农采摘,加上收购散户种植的,一天能采2000多斤新叶。”浏阳河茶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熊鼎新告诉记者,明前茶虽是茶中佳品,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振兴茶
点亮农业金招牌,产品远销海内外
“三斤七两”“五斤八两……”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4点,浏阳河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分外热闹,茶农们背着茶赶到车间,挨个排着队过秤、挂账。根据采摘品质的不同,公司按照每斤8—14元不等的价格给予报酬。
田间茶农忙采茶,车间内工人忙制茶。制茶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刚从山上采摘下来的新鲜茶芽。摊青、杀青、揉捻、烘烤……经过七八道工序的忙碌,一缕缕悠悠茶香弥漫了整个车间,一批批高品质的茶叶新鲜“出炉”。
作为一家大型茶叶生产企业,浏阳河茶业有限公司建于196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长沙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近年来,浏阳河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种植3000多亩,生产的黄金茶、湘波绿、楮叶齐等多类优良干茶早已打响了品牌,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谈话间,就有顾客上门买茶。“早就听说现在是制作明前茶的时节,今天特地赶来买一些回去,尝尝鲜!”陈先生从深圳来浏阳看望亲戚,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两盒浏阳本土茶叶。
除了国内市场,近两年,熊鼎新还将目光投入到了国外,所生产的产品远销俄罗斯、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和产品知名度,“目前销售情况还不错,前两天还收到了一笔来自国外的订单汇款。”熊鼎新说。
茶叶产业是淳口镇的一块农业金字招牌,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有6000余亩。与此同时,茶叶产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旅休闲、观光餐饮行业的发展,每到周末,前来研学的学生以及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
上周末,在华盛山庄茶园研学实践基地,来自小河乡辖区小学的孩子们就开展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春季研学实践活动,通过采茶、制茶、运茶、染茶、学习敬茶礼仪等,亲身感受制茶匠人的精湛手艺和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茶农生活。“多的时候,一天就能接1000多名前来研学的学生。”华盛山庄茶相关负责人吴思源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748/99/1253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