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浏阳职教体量不断增大,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技工学校2所,专任教师1500余人,在校生18000余人,建设实训基地10余个,精准对接全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等产业需求,为企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近万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即日起,浏阳日报推出“展技能风采 圆成才之梦”——浏阳市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特别报道,聚焦各职业学校的特色办学成果,展现浏阳职教发展新态势,使全社会更多了解、体验、参与、认同职业教育,加快推进浏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湘赣边领跑、全省先进、全国知名”的部省共建县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实操训练。
2021年8月,浏阳市职业中专入选省首批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名单,为长沙市唯一一所;2022年7月,立项为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不久后,“浏阳市职业中专”校牌挂上了城区将军广场旁边的校园屋顶,学校全面实现“一校两址”办学格局……
乘“楚怡”行动计划的春风,浏阳市职业中专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学校负责人表示,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契机,以完成省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为目标,努力打造成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新校门亮相
校园面貌不断焕发新光彩
近期,坐落在将军广场旁的浏阳市职业中专新校门揭开了面纱——显眼的红色校名、灰色的门头、白色的立面,文艺又现代、大气。
韶华似水,流年静默。创办于1971年的浏阳市职业中专,其前身是浏阳县龙伏五七高中,后转型为职业学校,历经数十年发展,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成长为了奋斗自强、步履铿锵的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牵头学校。学校现有在籍学生40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校内实训基地4个,实习实训室45个。
“楚怡精神”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近两年来得益于“楚怡”行动计划,学校不仅实现“一校两址”(龙伏校区和城区校区)办学格局,还启动了浏阳市职业中专楚怡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分为三期,包括新建生活服务大楼、实训楼等。”学校相关负责人蔡礼说,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学校大门、校园田径场、篮球场、文化长廊等的提质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期工程的生活服务大楼、体育馆建设已进入设计阶段。”
据介绍,城区的新校区改扩建完成后,将极大改善办学条件,新增1500个学位,进一步优化浏阳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拉近与浏阳三大产业集群的距离,提升服务浏阳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大国工匠提供强力支撑。
紧跟时代发展
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项目在推进的同时,学校喜报频频:省教育厅印发《关于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行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项目遴选结果的公示》,学校3个项目获批立项;省教育厅公布《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拟立项名单》,学校4名老师主持的4个项目获批立项……
办学实力稳步提升的背后,是学校始终以实现孩子终身幸福为己任,以学生修德强技、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坚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服务,为学校和教师发展服务,为浏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直以来,浏阳市职业中专都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开设的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会计事务、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3个专业紧紧与区域产业对接,不仅拓展了就业渠道,还提高了就业质量。当前,学校已与4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施校企融合,共建学校课程体系。此外,学校还开创“一个专业、一所高校、一家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中高职衔接,让学生更有前途和希望。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不断奋进的浏阳职业中专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以饱含工匠精神的教育实践致力于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现代工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749/59/1265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