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李丽莎:释放平台活力 助力县域经济 走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新路径
2023-12-26 09:38:57 字号:

文丨李丽莎

今年以来,市文化产业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全省、长沙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发展思路,立足培育高质量的县域文化经济,建设了“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意孵化基地、网间经济孵化器等五个基地,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全链条中实现城市经济再创造与大融合。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在盘活存量空间中做优价值增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用好“无地有园”的建园模式。作为一个没有土地和围墙的园区,市文化产业园坚守文化引领、产业连接、品牌聚合,将空间上“无地不成园”的劣势转化为产业上“无地无边界”的优势,探索了从“园区建设”到“平台建设”、从“瓦片经济”到“智慧经济”的发展模式。园区不再只是物理园区,而是成为了产业、创意、人才等多方聚合的城市发展驱动中心。这种价值转换和建园模式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园区获“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湖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及相关荣誉7项。激活“以旧焕新”的产业基因。“智慧浏阳河”入驻大通时代广场,以“创意未来新高度文化消费新地标”的产业定位,规划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汇聚各类市场主体350多家。“文创浏阳场景实验室”将醴浏铁路最后一寸空间打造成开放的思想会客厅,复苏了城市集体记忆,培育了周边怀旧经济圈和系列网红打卡点。创新“湘约浏阳”的消费模式。组织夏布、蒸菜等地方特色品牌抱团“湘约”,开展系列文创巡演9场,累计达成订单3.25亿元;升级打造浏浏、阳阳等6个城市IP动漫形象和系列周边文创,精彩亮相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湖南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连续举办十一届浏阳河音乐节,“一起来唱浏阳河”成为城市文化社交热点,一剧一赛、五大系列活动拉开了IP赋能文旅消费升级之旅,市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单位。

二、坚持产城融合,在培育创业主体中扩大就业容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创延伸了文化产业链,聚集了大量人才,形成了人才蓄水池。我们在产城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产业园区、城市片区、周边社区融合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做精小微项目孵化器,解决“门槛太高”的痛点。打造创意格子铺、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为小微项目提供全免租、低成本、有创意的成长环境,吸纳近80个创意项目入驻,孵化成功率87.5%。为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管家,累计为入驻企业减免租金390余万元,组织企业申报政策资金680余万元。做优产业集群加速器,走出“无处就业”的困境。构建“蒸浏记+浏阳院子+掌勺有范”文创蒸菜品牌矩阵,2023年产值近5亿元。打造创意烟花孵化平台,培育花火剧团、孝文科技等行业标杆,“焰遇”品牌向北京、武汉等地输出沉浸式烟花文旅消费新模式,孝文科技出口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浏阳夏布文创中心,形成“中心+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获评全国特色产业科普基地,产品先后登上纽约时装周、北京国际设计周等重要舞台。做实校企合作转换器,突破“思路太窄”的局限。与14所院校达成合作,组织招聘15场,累计为企业276个岗位精准匹配人才200多个。为企业开辟了服务外包和人才引流的绿色通道,同时解决本地社区适龄人员就近就业的问题。

三、坚持守正创新,在挖掘文化资产中创新品牌含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网间撬动,产业有了奔跑的动能。我们抢抓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机遇,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在浏阳集聚,率先建设全省首个网间经济孵化器,引进33个网间新经济项目,覆盖短视频、直播带货、大数据平台、数字交互艺术等各领域,形成了“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朋友圈就是生态圈”的良好生态,为全市的消费业态、长兴湖片区的新经济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与智慧引擎。跨界融合,交互有了落地的根系。助力城市建设、乡村振兴,重点跟进海茗玥、木兰司、小鹿快跑等优质企业(项目),业务拓展到湖北、江西以及海外市场,形成花炮大道、金阳大道隧道雕塑等60多个文创项目,增加文创产值9000余万元。创新推出“我在浏阳说爱你”主题文创产品,开展种草、选品和推广工作,首批甄选出18款产品,纳入2023“我在浏阳说爱你”文创产品库,现已入驻天空剧院、卡乐书城等网红打卡点,后续还将进入景区景点、热门酒店等,实行动态管理、产业培育和长效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将文化挖掘再造、产业形态创新、创业就业孵化、空间集约增值、创意消费共享等多个维度结合起来,加大项目建设,助力浏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市文化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