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正在参观吴汉涌现场刻字模,感受古老非遗的魅力。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旻
6月12日,小河乡田心村,青山如黛,绿树如茵,千年罗汉松公园里游人如织。来自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的学生们走进位于公园里的小河木活字印刷非遗展示馆,参观了解浏阳木活字印刷术的历史,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刻字模,更亲手体验了刷墨、铺纸等步骤,感受古老非遗的魅力。
自2021年非遗展示馆建成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小河乡的一景。“凡是到小河乡的游客,都会来这里见识见识。”浏阳木活字印刷术长沙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汉涌说。
今年,小河木活字印刷非遗展示馆获评第五批浏阳市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雕刻乡愁
三十余年坚守,传承古老技艺
在学生们的包围中,吴汉涌手持刻刀,不打草稿,直接在字坯上以反字雕刻,动作精确利落。很快,一厘米见方的小木块上就有了字的雏形。精湛的手艺和古朴的字体让在场学生赞叹不已。
“反字直刻是‘益兴堂’历代谱师摸索总结下来的字模雕刻技法。”吴汉涌介绍,“益兴堂”始创于清道光年间,是迄今为止我国仅有的几处木活字印刷活态传承作坊之一,至今已传至第六代,完整保存了历代谱师刻制的大大小小8万多枚梨木字模。作为“益兴堂”第五代传人,反字直刻这手绝活,吴汉涌练了30余年。20世纪80年代,小河乡修谱盛行,凭着一手木活字印刷术,吴汉涌成为湘赣边界有名的谱师。而随着电脑排版和铅字印刷的冲击,木活字慢慢走向没落,吴汉涌也辗转做过务农、养殖,外出打工。可他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木活字印刷,在广东打工时还经常去博物馆和景区,想借地方展示木活字印刷。
2010年,吴汉涌回到家乡,又捡起了老手艺。2015年,当时在木工厂上班的他整理好木活字技艺手稿,开始申报非遗;2018年,浏阳木活字印刷术成功申报为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他被评为长沙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这么多年的坚守,就是希望把这门老手艺保护好、传下去。”吴汉涌说,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以己之力刻一套木活字模,“原来老的字模历史太久了,一套字模至少有五六万个,我想哪怕一天刻三四十个,花上三四年做成这件事,也值了。”
守正创新
开发文创产品,探索研学课程
这座古色古香的木活字印刷非遗展示馆,分为“木字浏香”“字在益兴堂”“字由字在”3个展区,通过声、光、电、实物等形式完整地展陈了木活字印刷术的演变、文化渊源以及印制工艺流程,为来访者了解木活字印刷术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除固定陈列展览外,展示馆还特别设置了文创体验区以及约100平方米的研习体验外延露台。每到节假日,展馆便成了热门打卡地。
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让传承有生命力。除了字模,近年来,吴汉涌还推出了版画,同样是反刻而成,只要一张纸、一盒墨,一件精美的画作便能马上呈现。2021年中秋,吴汉涌还参与创作了一款文创月饼礼盒,他刻印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随礼盒附赠,给产品增添了不少文化意蕴。
在前往浙江瑞安、福建宁化等地考察,与木活字非遗同仁交流后,吴汉涌对浏阳木活字印刷未来的发展和传承有了更大的希望与更深的思考,“木活字印刷术要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我们也将在文创产品开发、定制,木活字研学等方面尝试拓展。”
“小河乡是第四批浏阳市示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乡镇,域内除了木活字印刷术,还有客家山歌、七醋等传统文化和技艺,也有千年罗汉松、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等绿色、红色景点,今年村上正加大与小河乡其他村的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文旅融合走上新台阶。”小河乡田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细兰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840/58/1399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