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圆梦大学丨优秀又懂事的她圆梦复旦大学
2024-08-20 10:37:28 字号:

圆梦大学丨优秀又懂事的她圆梦复旦大学

高中三年不逛街,暑假打了几份工

编者按:“不让学子因为贫困而失学。”这是本报发起“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的初衷。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圆梦大学”活动已经持续了23年,帮助了很多学子圆梦。8月,又是一年升学季,民政慈善部门针对低保家庭子女、困难供养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脱贫监测对象子女,因残、因病、因灾、因突发事故等致困家庭子女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开展助学计划。在此基础上,《浏阳日报》继续启动“圆梦大学”公益助学活动,通过系列新闻报道,汇聚社会爱心力量,帮助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33333.jpg

谢静怡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周淑婷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从高一时第一次看到复旦大学的明信片,它便成了我这三年来的梦想与希望。如今,我成功被复旦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录取。”家境窘迫却不失鸿鹄之志,最终圆梦复旦——对于刚刚高中毕业的谢静怡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与开始。

“我在暑假打了几份工,赚了7000块钱,学费有了,但生活费却还没有着落。不过,我不会放弃追梦。我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高校老师……”父母都是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普通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即将迈入高中的弟弟;年收入两万元左右,每年的支出却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尽管身处困境,谢静怡却没有退缩。她希望有一天,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能让全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她也梦想着继续考研,在更高远的世界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满墙奖状,是简陋的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装饰”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句诗词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是复旦的校名典出之处。而复旦的标志性建筑光华楼,高达142米,以其伟岸雄姿,屹立在复旦园中,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

这幢新古典风格的建筑,是谢静怡的“梦中情楼”。而现实之中,谢静怡位于柏加镇双源村的家,却是一栋建于1995年的老房子。

44442.jpg

谢静怡正在辅导弟弟。记者欧阳稳江

环顾四周,这栋房子尽管是两层小楼,却因主人生活的窘困,早已经变得老旧和破败。一楼一间堂屋加两个卧室,后面再带一个小厨房,便是一家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因为多年不曾翻修,斑驳的墙面,印证着这个家庭的不易。而衣柜等家具,还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款式。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走进堂屋,各种名目的奖状挨挨挤挤地贴了两面墙,证明着谢静怡从小到大的优秀。而另一边,则贴着弟弟所获的奖状。这些奖状与粗粝的墙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了这个家最引人注目的“装饰”。

“条件不好,见笑了。”54岁的谢明娟是谢静怡的父亲,这个乡里汉子全身晒得黝黑,一看就是没少出力气的庄稼人。虽然言语不多,却不失乡里人的质朴,见到记者后,他连忙将一家人唤出来。

“姑娘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让我们操过心,可惜我们做父母的,没能提供更好的家庭环境……”唠着家常,谢明娟的语气里有骄傲,也带着不易觉察的复杂情感。这未曾说完的话里,藏着他作为一名父亲的心酸与难过——

这些年来,和柏加镇许多普通的农户一样,谢明娟与妻子戴宝宝一起,将家中的一点土地用于扦插花木幼苗,以维持家用。三年之前,这个营生勉勉强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平日里,他和妻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扦插花木幼苗所换得的钱加上打零工的收入在两万元左右。可两个孩子读书,加上妻子因腰椎、劲椎病等毛病花费的医药费,即使是一家人勤俭至极,也需要三万元左右的开支。而这三年来,因为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他扦插的幼苗无人问津,家中的入不敷出日渐明显。

“这些花木小苗,卖又卖不出去,如果拔了,前面的努力就等于全部白费了……”随着生活的日渐窘迫,谢明娟与戴宝宝开始外出打工:最开始,他来到集镇,等待有需要的人家雇佣自己打零工。而这份不稳定的工作,却因为“僧多粥少”,没能维持多久。随后,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却常常因为项目进程,不能及时拿到工资……

“只要哪里有活干,且能及时结算工资,我都愿意去,不会在乎自己的力气!女儿下半年读大学,儿子下半年读高一,要把他们供出来,还有很重的任务!”生活的重担,让这位刚刚50出头的父亲满脸疲惫。在提及孩子时,他的眼睛里又充满了希望的光——这,也是他和妻子苦苦支撑的意义所在。

不逛超市不逛街,三年来她生怕自己多花一分钱

一身朴素的打扮,说话文文静静,十八岁的谢静怡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说话做事,都十分稳重。

“孩子整个暑假都没有闲着,一直在打工为自己赚学费。”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说起谢静怡,戴宝宝的眼圈有些发红。

从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开始,谢静怡便到处为自己寻找暑假工。整个暑假,她一共做了5份工作。远的十多里路,每小时50元,她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回了7000元。回到家后,她除了帮助母亲料理家务,还会帮弟弟辅导功课。那忙来忙去的清瘦身影,让妈妈一直感觉对不住她,“别人家的孩子高考完了多是放松休息,可她却从无怨言,还反过来安慰我们。”

“能帮一点是一点,爸爸妈妈也在帮我一起圆梦,我心里就很感激了。”在谢静怡看来,能如愿进入复旦大学,就是最大的幸运——

高一那年,从柏加中学考入浏阳市第一中学的谢静怡还带着些腼腆。这一年,恰逢老师从前的学生寄来一张复旦大学的明信片。从那张小小的卡片上,谢静怡第一次知道了复旦大学有栋高楼,名叫“光华楼”。在茵茵绿草的映衬下,中间用透明球体连接的双楼建筑宛如旭日从山峰间升起,让“双峰日出”成为复旦校园的一处人文胜景。从此,光华楼便成了谢静怡的“梦中情楼”。她在心中暗暗发誓:要争取考进复旦大学。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定要圆梦”的念头支撑着她,也让她在优秀者如云的环境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在学校时,她还先后担任了化学课与生物课代表,不仅成了老师的小帮手,还是同学们眼中的好榜样。

在高中阶段,谢静怡每餐的伙食标准是5.2元,两个素菜,这算是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了。而高三阶段,为了应付高强度的学习,她偶尔会改善一次伙食,可也仅仅是打一荤一素、共计8.2元的饭菜。而高中三年,她几乎从不去逛街和超市,理由只有一个:“其实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可我怕自己忍不住多花一分钱”。

“一学期的学费6500元,住宿费1500元左右,再加上学杂费和每个月的生活费,对于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即将开学,对于还有一个“大缺口”的生活费,谢静怡表示,她知道上海的物价比较高,但还是想挑战一下,尝试将生活费压缩在1500元,“我会想办法勤工俭学,尽量少给家里添麻烦。”

而对于未来,她则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务实:如果家里的条件依旧困难,她也许会早早出来工作,帮父母减轻负担;如果将来家里条件能够好转,她希望能够继续读书,争取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高校老师,看到更高远的风景。(如果您有意愿帮助谢静怡,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3830000,或联系谢静怡的父亲谢明娟13873173962)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