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校园里有间“徐悲鸿美育教室”,艺术的种子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2024-04-18 10:10:28 字号:

校园里有间“徐悲鸿美育教室”,艺术的种子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04版资讯-1.jpg

由廖静文公益基金邀请的资深美术教师游铁辉,在社港完小“徐悲鸿美育教室”内给学子们上了一堂美育课。记者欧阳稳江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无论在外多久,对家乡的思念永远都不会变。我现在哪儿都不想去,就想回到浏阳,到家乡走一走。”2012年10月3日,廖静文最后一次回到家乡社港镇。这一次,她不仅为社港中学留下了“桑梓情深,桃李增辉”的墨宝,还特别为社港完小题写了校名。

“桑梓情深,桃李增辉。”对于从浏阳走出去的廖静文而言,不仅代表着她的一颗赤子之心,更是种下了一颗将徐悲鸿艺术精神发扬光大的梦想种子。

2024年4月16日,浏阳首间“徐悲鸿美育教室”落成典礼在社港完小举行,并正式授牌。这颗艺术种子的生根发芽,则是对廖静文最好的纪念。

大爱长存

“徐悲鸿美育教室”在社港完小落成

“我们所有同学都知道廖静文奶奶的故事,她和徐悲鸿爷爷的故事很感人……”4月16日,春雨过后的社港集镇更显宁静美丽。对于社港完小的师生们而言,这是特别的一天——浏阳首间“徐悲鸿美育教室”落成典礼在此举行,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名师课堂也正式开课了。

浓浓乡情,悠悠情思,浓不过的是那比春雨更绵密的故乡情。而这一颗艺术种子在社港镇的生根发芽,都与有大爱、有大胸怀的“女先生”廖静文有关。

1923年4月,廖静文出生于浏阳市社港镇,六岁时举家迁往长沙,先后在长沙市十一小学、周南女中读书,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徐悲鸿逝世后,廖静文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及其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著名书画1000余幅,图书、图片、碑拓、美术资料等万余件,全部捐赠给国家,并捐出了北京的一套寓所,用于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2010年,由廖静文发起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公益基金正式成立,以“为善最乐·为国储才”为宗旨,以传播徐悲鸿、廖静文伉俪的文化艺术理念及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2019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徐悲鸿美育公益助学项目”,包括援建乡村美术教室、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板块。其中,“徐悲鸿美育教室”公益项目不仅会为受助学校捐赠与美育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等,同时也将援建乡村美术教室、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等。

斯人已逝,大爱长存。2019年,为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徐悲鸿、廖静文伉俪的艺术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发奋成才,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公益基金发起,联合徐悲鸿艺术委员会在浏阳设立廖静文奖学金,特别用以奖励年度考上艺术院校的浏阳籍高考学子。目前,廖静文奖学金已经颁发了五届,共有146名浏阳学子受益;2020年,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基金发起的“徐悲鸿美育”公益助学项目情系浏阳,为浏阳39名美术教师开班授课……

桑梓情深

继承先生遗志,是对她最好的怀念

“桑梓情深,桃李增辉。”对于很多熟知廖静文的人而言,她身上不仅有着对家乡的大爱无疆,也有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大德无私,更有着对艺术大责无悔的担当与追求。无论生前身后,她一直都在践行着这三个“大”字。在艺术与生活这条长河中,她不仅是浏阳的骄傲,更是浏阳的福气。

“徐悲鸿、廖静文伉俪对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徐悲鸿美育教室’项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美育教育帮助孩子们知善恶、懂美丑,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郭阳深情地表示,浏阳是廖静文先生的故乡,基金会将和先生在世时一样关心她的家乡、关心家乡的教育。今后,还将组织艺术家走进课堂,并根据浏阳的实际情况,继续增设“徐悲鸿美育教室”,让美育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收到这份礼物很感动,也很有意义。”在互赠礼物环节,社港完小的孩子们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公益基金赠送了一幅以“浏阳烟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这一举动,让廖静文的儿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廖静文公益基金管委会副主任委员廖鸿华很是感动,他表示“看着这些烟花便有了母亲回故里”的感觉。

因为母亲的缘故,廖鸿华曾多次前来浏阳,对这片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表示,母亲虽然仅在浏阳生活了6年,但她在90多年的人生中始终眷恋着这个地方。而今,浏阳首间“徐悲鸿美育教室”的落成,是母亲以另一种“大爱”的长存,更是对她最好的纪念,“我也将像母亲一样,一如既往地关心浏阳和浏阳的美育事业。”

“她的生活,处处都烙上了徐悲鸿的印迹——作为徐悲鸿的爱人,母亲并没有将自己束缚于‘小爱’之中,而是将‘小爱’转化成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大爱,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弘扬徐悲鸿的艺术精神……”徐芳芳是徐悲鸿与廖静文的女儿,作为一位钢琴家,她同时也有着很好的绘画天赋与基础。不远万里从美国赶赴浏阳,年过七旬的她感念第一次来到了母亲的故乡,坚持为师生们站着讲课。现场,她不仅解读了多幅徐悲鸿的名作,还邀请大家欣赏了她的演出视频,现场宾客皆以热烈的掌声回报于她。

声音

曾义(社港镇党委书记):廖静文先生的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遵照她的心愿砥砺前行,才是对她最好的怀念。

目前,社港镇不仅修建了以廖静文的名字命名的湿地公园,还在公园内修建了徐悲鸿、廖静文伉俪雕塑。同时,社港镇政府还在积极向省文物局申报文保单位,以文旅带动乡村振兴的方式,着手将廖静文的出生地打造成为美术写生基地。希望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传承廖静文的艺术精神与大爱精神。

黄朴(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大美无言,徐徐而至;以美育人,向美而生。时隔四年两度助力浏阳美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社港完小建成“徐悲鸿美育教室”,不仅延续了徐悲鸿、廖静文夫妇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倾注的大爱,也是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行动。

希望社港镇教育发展中心、辖区各学校充分利用好徐悲鸿美育资源,用心上好美育课程,组织好美育活动,加快构建具有浏阳特色的美育体系,为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浏阳美育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生命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