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沙市890亩“走失”耕地重新回归
2024-04-12 10:31:27 字号:

沙市890亩“走失”耕地重新回归

市自然资源局持续加大耕地恢复和“春苗行动”工作力度

微信图片_20240412093351.png

沙市镇沙市村新河片,荒废水塘被填平,覆上了厚厚一层耕作层,即将迎来灌水、翻耕、插秧,焕发新的生机。左图为恢复前,右图为恢复后。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许雅兰

耕地恢复,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工作。2023年,浏阳以耕地恢复、“春苗行动”等工作为抓手,进行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整治,全年共恢复耕地1.4万亩,达到了复耕、保耕、增收等多重目标。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持续加大耕地恢复和“春苗行动”工作力度,通过积极与上级协调、集聚部门合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实地技术指导等方式,力促工作落到实处见成效。近日,记者来到农业大镇沙市镇,了解耕地恢复和“春苗行动”工作的开展情况。

填平荒废水塘,“走失”的耕地重新回归

4月8日,沙市镇沙市村新河片捞刀河旁,一口面积25亩、深约5米的荒废水塘被填平,表面还覆上了厚厚一层耕作层。再过几天,这片土地就将迎来灌水、翻耕、插秧,焕发新的生机。

“早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田。”站在这片新生的耕地前,沙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如晚道出了这里的“前世今生”。10多年前,这片土地因非法开采致使水土流失,加之一场大雨冲洗,土层慢慢下陷,渐渐积攒雨水,变成了一口水塘。由于水塘较深,填平难度较大,便一直搁置。

乘着耕地恢复政策的“东风”,在沙市自然资源所的技术指导下,这片“走失”的耕地从去年起重新回归。“清除淤泥后,村上从别处运来泥土将水塘填平,再铺上超过30厘米厚的耕作层,土壤肥力有所上升,希望今春种植早稻后可以有个好收成。”沙市自然资源所所长田涛说。

仓廪实,天下安。沙市镇是农业大镇,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全镇共有耕地6.28万亩。近年来,沙市镇以耕地恢复、“春苗行动”等工作为抓手,加大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力度,不断丰盈农民的“米袋子”。

“在市自然资源局的引导和督促下,沙市镇积极做好耕地恢复政策宣传工作,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调动各村、各联村站办所积极配合,落实好耕地恢复和‘春苗’行动。”沙市镇分管负责人介绍,去年,全镇共恢复耕地890亩,超上级下发任务数165亩,其中410亩已在去年落实栽种,剩余栽种任务纳入今年“春苗行动”范畴,目前已完成栽种200亩。

村民复耕意愿强烈,低效益龙虾塘顺利退养

在沙市镇白水村梨湾组,几口无人问津的龙虾塘,是困扰了附近村民近两年的烦心事。原来,自2016年开始,附近村民将自家耕地流转给养殖户养龙虾,但因养殖效益不佳,养殖户已经连续两年拒付租金。眼看既收不到租金又无法复耕,村民们便向村组反映了多次。

“我们多次组织双方协商,但养殖户始终不愿退养,认为复耕投入太高。”白水村党总支副书记陆志强坦言,由于双方意见无法统一,此事便搁置了下来。

梨湾组这片土地正好位于金盆水库下方,地势平坦,灌溉便利。“这么好的田,不种植水稻实在是可惜了。”陆志强说,在镇村两级申请下,经市自然资源局实地调研,这片龙虾塘被纳入全市耕地恢复后备资源范畴,统一由上级补贴复耕经费。原先的鱼、龙虾也由村级协助转移,村民、养殖户的矛盾由此化解。

去年,这片38亩的土地复耕后,由村上统一流转,村级合作社进行水稻种植。因为地下曾是河道,春耕前,村上又组织清除地里的石块,进行翻耕。再过十几天,早稻便可如期种下。

“早在2022年,我们便组织技术单位进行摸底,建立了全市耕地恢复后备资源库,并根据资源分布情况,逐年确定各乡镇(街道)耕地恢复任务数。”市自然资源局耕保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全市各乡镇(街道)积极推进耕地恢复和落实栽种“春苗行动”,去年全年共完成耕地恢复1.4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今年,各乡镇(街道)正有序进行耕地恢复前期部署和“春苗行动”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