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晓
3月15日,淳口镇高田村41岁的村民张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其家人在悲痛之余做出大爱之举,替他捐出器官,完成“生命的接力”。当晚,在浏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医护人员为张先生完成了肝、肾、眼角膜的捐献手术。据悉,村里曾多次举办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报名集体登记仪式,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36人签订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协议。(《浏阳日报》2024年3月18日04版报道)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而宽度是无限的,如何能让生命承载的意义更宽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突破传统观念的枷锁,以馈赠生命礼物的方式,去挽救他人生命。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用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在人生的终点,用自己的器官挽救素昧平生的患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拓宽了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是人体器官捐献者,他们用无私的捐献,连接逝去与新生,传递着爱和希望。
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生命延续工程,是对一个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诠释的是生命至高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一点来看,张先生的家人作出捐献其重要器官的义举,超越了世俗和亲情,是人间大爱的释放,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带给我们的是震撼和感动。这种器官捐献,不仅仅以爱的形式让生命得以延续,更传递着人间的真善美,为这个社会注入了巨大的道德力量。
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器官捐献数量、移植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相比每年约30万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还远远不够。
毫无讳言,人体器官捐献的原则是自愿、无偿、公平公正和技术准入,但更多的是面对道德伦理所带来的社会压力。除了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外,社会公众对遗体、器官捐献所涉及的伦理、医学、法律等诸多问题知之甚少,对捐献原则、分配原则和捐献程序了解不多,这也是我国人体遗体和器官捐献比例和数量大幅提升,但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主要原因。
都说生命的消逝是一种结束,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群体却用另外一种方式让生命延续,他们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以生命接力生命,留下大爱在人间。器官捐献者用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另一个濒临绝望的生命,送上最珍贵的“礼物”。这份生命最后的礼物是他们对世界最美的馈赠,他们的伟大和无私,远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平凡的生命、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因为遗体和器官捐献的决定变得感动、精彩而更有意义。器官捐献、移植成功的那一瞬间,无论对捐献者还是受捐献者,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都延续了“第二次生命”。
大爱相传,生命不息。器官捐献是一次生命的接力,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谢谢捐献者们,他们用这种安静而温柔的方式,仍“活”在这个世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848/95/1369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