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文脉绵延 熠熠生辉 毓秀浏阳滋养出的文化世家——欧阳氏
2024-05-08 01:02:22 字号:

文脉绵延 熠熠生辉 毓秀浏阳滋养出的文化世家——欧阳氏

04版、05版文化-7.jpg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走进欧阳予倩故里,探寻浏阳欧阳氏文脉。左六为欧阳维(欧阳予倩外孙)。熊剑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湖南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拥有很多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在《湖湘文库·湖南历代文化世家》系列丛书中,辑录了湖南45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世家。其中五家独立成卷,浏阳欧阳氏入选其中。

浏阳欧阳氏自宋末迁居浏阳,人才辈出、文脉绵延,不仅走出了著名的文学、史学巨匠欧阳玄和湘中大儒、维新先驱欧阳中鹄,还走出了以“中国现代戏剧之父”欧阳予倩等为代表的佼佼者,其家风、家学对浏阳文化、湖湘文化,甚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日前,在欧阳予倩诞辰135周年之际,由田汉基金会、浏阳市档案和地方史志学会、浏阳市欧阳予倩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欧阳予倩和欧阳文化世家”座谈会在欧阳予倩故里普迹镇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座谈。专家学者们通过梳理浏阳欧阳氏文脉,探讨了浏阳文化集群现象及其辐射作用。

源远流长

毓秀浏阳滋养出文化世家欧阳氏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曾经,他们的基因中有一幅古老的地图,沿着祖先的脚印翻山越岭去探寻未来。千百年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会将“故乡”二字融进这片土地,一代代繁衍生息,将良好的家风、家学绵延至今。


04版、05版文化-6.jpg

欧阳予倩故居。记者彭红霞

他们——即浏阳欧阳氏。

“吾家自赵宋淳熙丁酉高祖八府君自防里迁浏阳马渡,曾大父宜轩先生自马渡迁长沙,大父澹斋先生及先渤海大常伯复居于浏。闻八府君在时,间岁一至防里,由曾大父而下,仕学四方,至者盖鲜。”(欧阳玄《防里欧阳氏族谱序》)

“宣慰公试湖南转运司,爱浏阳山水之胜,遂卜居焉。”(欧阳玄《楚国文公行状》)

时间退回到840余年前的南宋时期,此时的浏阳偏居湘东,但万山环绕、山区绵亘,有浏阳河横贯其中,萦回百折,西流注入湘江。经济文化重心的逐渐南移,再加上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亲传弟子杨时担任浏阳县令达5年之久的过化之地,使得这一片土地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

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一位名叫欧阳安时的读书人步履匆匆,自江西前往湖南参加科举考试。一路风尘仆仆的他,奔波数日,一路颠沛至浏阳境内,只见此地一河碧水流过,青山悠悠绵长。行至马渡(现官渡镇),只见阡陌纵横、稻野如镜,心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动了定居之念——

随即,欧阳安时遂举家从江西迁居浏阳马渡,成为迁浏始祖。由此,浏阳欧阳氏亦开启了熠熠生辉的家族史。

很快,浏阳欧阳氏便诞生了第二代中的一个重要之人——欧阳新,字仲齐,号宜轩,以经学著称。据《宋史·欧阳守道传》记载:南宋末年,其江西同宗欧阳守道任岳麓书院副山长,“礼新为岳麓书院讲书”,新讲《礼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一章。听了欧阳新的讲课之后,欧阳守道感慨:“长沙自有仲齐,吾何至于此?”由此可见,欧阳新不仅学识渊博,其家世代以先儒经训为宗旨,宗尚力学不倦。

欧阳新有两子,分别叫欧阳逢泰、欧阳必泰,兄弟俩都在《宋史》中出现过。其中,欧阳逢泰曾任潭州学录(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学员),为长沙的教育事业出了不少力。同时,身为作赋高手的他,其赋题材典雅、文藻华丽,学子争相学习。此外,欧阳逢泰在经术及试赋上颇有造诣,晚年更是精于律历,著有《律历统元图》数十卷,可惜因最后未能完成而未得流传。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浏阳欧阳氏第四代出生了,他便是欧阳玄的父亲欧阳龙生。继承了家族的才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欧阳龙生在湖南考试中,从一万三千余名学子中脱颖而出,中了第二名。此后,他的一生基本从事于文化教育事业,最重要的举措便是重修文靖书院并出任山长。书院修成,学者云集,欧阳龙生亲自讲授《孟子》。元朝浏阳科举文化的兴盛,与文靖书院的重建有着直接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欧阳龙生重建文靖书院时,其夫人李氏用自己的嫁妆“助其经费”。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浏阳由县升为中州,例设儒学教授一员,欧阳龙生因兴学之功,被授为浏阳州儒学教授。他选拔优秀的学子,“躬亲教督,诸生皆勤勉自力。”从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到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浏阳就涌现了欧阳玄、何元同、何贞立、李焘、周镗、王恕、韩复生、黎圭、陈颐孙、彭宗益等十多位进士,这种情况空前绝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欧阳龙生任儒学教授时培养的子弟。而欧阳龙生的一生都致力于理学的传播研究,著有《经学理窟》与《云庄讲义》两部著作。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此时距离欧阳氏迁浏已有百余年历史。时间的沉淀让欧阳氏这个家族诞生了特别闪耀的一颗星星——元代显宦名儒欧阳玄(号圭斋),他在文学、史学、书法等方面的成就,皆可用“声名显赫”来形容。

由于他的勤奋苦读及家学渊源对其成长的潜移默化,欧阳玄二十岁时即已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人未到京师,名声已在朝廷传开了。元仁宗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元朝开始施行科举考试,欧阳玄被推荐参加乡试,次年八月,以《天马赋》中湖广乡试第一,一鸣惊人。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33岁的欧阳玄赴京参加会试、廷试,一举中得进士。而同中的两位状元,皆为欧阳玄的学生,这前所未有的斯文盛事,让欧阳玄写下了“馆下新添两状元”,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从地方到朝廷,欧阳玄为官40年,官至一品,任翰林学士、光禄大夫,却依旧坚守初心。回乡之时,依旧是轻车简从,“屏谢导吹,车徒稀寂”。以至于被他人感叹“圭斋原是旧圭斋,不带些儿官样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门前鼓吹闹如雷。”

而论及欧阳玄的创作成就,主要集中于文学、史学及书法方面。就史作而言,主持编修宋、辽、金三史,并且撰写三史论赞;在文学创作上,诗、词、文、赋多有涉猎,尤以各类序、跋、碑记为优,现存便有《圭斋集》《欧阳文公圭斋集》《欧阳文公圭斋文集》《至正河防记》等多部著述;此外,欧阳玄亦工书,尤擅行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成就外,欧阳玄多次执掌文衡,手握文柄,奖掖后进,对当时的文风和文论思想多有引导之功。故其去世后,被封为楚国公,单谥一个“文”字,天下闻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让欧阳氏这个家族没落下去。明代及清代早期,欧阳家族一直不乏从事文化事业者。清代晚期,欧阳家族中又出了一个在事功、文化方面都有较大建树的人物——欧阳中鹄。

浏阳学者戴维曾应《湖湘文库》之约,潜心研究,撰著了《湖南历代文化世家·浏阳欧阳氏卷》。据戴维研究,欧阳玄的嫡系世孙欧阳景延,由马渡迁居浏阳西乡普迹蛇头(今普迹镇五丰村),是为蛇头祖。自欧阳景延二世,有欧阳耀、欧阳辉者,欧阳辉世居蛇头,欧阳耀徙居麻田,为麻田祖。蛇头一支,诞有欧阳一淳者,其子欧阳志果,志果子欧阳向曦,向曦有二子,长子即欧阳中鹄,是晚清湘中大儒、维新先驱,也是浏阳二杰谭嗣同、唐才常的恩师。

除了教育出谭嗣同、唐才常这样的维新志士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欧阳中鹄率先提出变法观点,并在浏阳与谭、唐两位学生创办了第一个学习西方的算学馆。同时,在湖南发展矿业、办报及创办时务学堂等一系列活动中皆有参与,对中国开启民智、走向富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晚年,欧阳中鹄前往广西为官,做了许多有益民众之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889年,欧阳中鹄之孙欧阳予倩出生,浏阳戏剧由此出了集大成者。欧阳予倩毕生创作编写话剧四十余部,导演话剧五十余出,创作、改编、修改戏曲剧本近五十部,编、导影片十三部。同时,他对京剧、楚剧、川剧、粤剧、汉戏、湘戏、桂戏、秦腔等多个剧种都有很深的研究,与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合称为“南欧北梅”。此外,他以“开通智识、鼓舞精神”为宗旨,倡导艺术家应当站在时代前面,振奋民族斗志,开辟了中国戏剧新天地。

继欧阳予倩之后,欧阳山尊则参与组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一生导演过五十多台大型话剧,与焦隐菊、夏淳、梅阡三人被称为“北京人艺四大导演”,为中国戏剧界留下了不少栋梁之材……

时间沉默不语,历史稍纵即逝。

800余年来,欧阳氏迁浏仿佛是一场冥冥中注定的“能量总动员”。钟灵毓秀的浏阳滋养着欧阳氏的世家子弟,一如不再回迁的候鸟振翅高飞,用一场巨变席卷大地。更如一群随着水流潜游的鱼群,用一场滞留指向新月沃地的朝圣。而这场总动员,不仅驱动着风云流散、草木变色,驱动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与故乡的炊烟远去,更驱动着浏阳的历史默默前行。

一水多源

凝聚浏阳文化集群辐射效应

一水多源,方能汇集涓涓细流奔大海。

对于欧阳氏家族而言,自从迁浏的那一天起,时间如潮汐一般改变了生活的方向。翻开潮润的书页,欧阳氏迁浏仅仅只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碧波荡漾的浏阳河,从欧阳中鹄、欧阳予倩故里——普迹镇蜿蜒而过,诞生了风光旖旎的夹洲岛和夹洲湾。“浏西三尖”连绵俊秀,几株千年古樟和陶泗王爷古庙与千年古渡河家湾互相映衬。如今,古渡两岸的商铺、客栈早已经寻不到踪影,只留下拙朴的麻石台阶。

寻访至欧阳氏蛇头祖落脚的五丰村,历经风雨的欧阳宗祠已经有些破败,只道祖屋历尽数百年风雨沧桑,静看人间真情冷暖。日月如常,古屋犹在,时光更替中不免缅怀开基业主何在?唯有一砖一瓦承载着几多陈年旧事。

历史风起云涌。纵观迁浏的800余年,浏阳欧阳氏不仅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佼佼者,代代相传,而其辐射的“朋友圈”,也凝聚起了浏阳文化集群效应。

“一路梳理下来,这个家族文脉绵延不断,出了太多的文化人才,用‘世家’形容完全不过分。其中,欧阳玄、欧阳中鹄、欧阳予倩应属三颗最闪耀的星星。”夏剑钦是岳麓书社原社长、《湖湘文库》编委会副主任。在座谈会上,他率先以《浏阳欧阳氏在湖湘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为题进行了发言,梳理了浏阳欧阳氏的脉络,并阐述了其在湖湘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

欧阳世家为什么能传承这么久?为什么会在文化上贡献这么大,会对社会、对历史的影响这么深远,能在数百年时间里先后出现“显宦名儒”“维新先驱”“戏剧大师”这样光芒四射的文化坐标人物?研讨会上,田汉基金会秘书长、中央戏剧学院欧阳予倩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欧阳予倩外孙欧阳维试图从“修齐治平”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修身为本。每一代欧阳家族成员无不注重从小读书和接受教育。有的人虽然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但也可以做到“无师自律于学”。几位欧阳世家杰出的代表人物,虽然跨度达数百年,但都是严以治学、著作等身、学养深厚,体现出欧阳世家“力学不倦”的精神。据欧阳予倩自己回忆,他在八岁时已经读过天文地理,九岁就读过一年英文,十二岁读完了四书五经,同时学了算学,十三岁学了代数几何。可见欧阳氏在清末民初时,已经进入新型世家阶段,在儿童时期即进行新式教育,适应社会发展。

齐家为先。欧阳氏是浏阳延续最久的文化世家之一,也是湖南乃至中国延续最久的文化世家之一。欧阳世家的传承是多方面的,家族成员具有价值观认同,文化要素继承,多年积累,形成源流谱系。齐家,意味着家族中的男性角色要有责任担当,自立自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认知和基础。家族中的女性,也要有与男性相当的学养和巩固家族团结、勤俭持家,以及教育子女的责任和能力。如欧阳玄的母亲李夫人、欧阳中鹄的夫人周氏、欧阳予倩的夫人刘韵秋,都具有过人的智慧与担当,十分重视对后辈的教养。

治国为要。纵观欧阳世家文化特征,主要从文化、教育、学术和艺术领域,在国家民族的进步中发挥着作用。欧阳玄、欧阳中鹄、欧阳予倩三人虽然道路不同,但有个共同点——先学后仕,致学有成,从政惠民。

平天下为己任。志在天下就是有理想,有追求而不空谈。欧阳世家及其文化,是发于浏阳、寓于湖湘、影响中华、世界瞩目的重要文脉,是湖湘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近现代以来,欧阳世家与刘人熙、涂启先并谭嗣同、唐才常、刘善涵等文化世家形成了维新变法重要知识分子群体,并以师生同门、婚嫁联姻、学社研习、学术争鸣等方式形成浏阳学派,开天下之先,享誉湖湘、中华。

“欧阳氏家族自唐宋而来,最初多以军功显赫。至欧阳玄一代,渐由武功转向文治。欧阳氏学人虽由武入文,却并非昧于世务。相反,他们多能学以致用,胸怀家国。如欧阳玄作为一代显宦名儒,除了自身的文学、史学成就外,他更多的是引导当时的文风走向和文论思想,‘融会文、理’。此后,历代延续儒家传统,多出学者名臣,家学渐次深厚,逐步形成‘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追求。对于浏阳后辈的影响与提携,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欧阳中鹄不仅培养出了欧阳予倩这样的后辈,教育出谭嗣同、唐才常这样的维新志士,同时他本人也拥有变法图强的担当、革故鼎新的胸襟、学术艺术的交融等特质。作为“湘中砥柱”,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振兴湖湘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中鹄不仅与刘人熙同作为谭嗣同的老师,志同道合的他们还结成了姻亲,私交甚笃的同时,让家学渊源得到了很好的交融与传承。欧阳予倩正是吸收了两家学问的精华,才使文化视野愈发开阔,形成了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文化品格,并最终选择了一条融汇中西、继往开来的艺术革新之路。由此,他将欧阳一门和刘氏家族的文化理想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百年已去,斯人已远,前人风流,山高水长。多年来致力于戏剧研究的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珂不仅对欧阳予倩推崇有加,对于整个浏阳的欧阳氏文化世家现象亦是赞叹不已。为此,他特意提出,应对浏阳这一文化集群效应加以深究与探讨。

“研究欧阳予倩与欧阳世家的现代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也是及时的。世家要如何源远流长地延续下去,其家风、家学为现代社会培养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作用。”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主任欧阳耀祥等多位专家学者都表示,研究欧阳予倩及欧阳文化世家的家风、家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除了做一些及时抢救修复工作外,还需要将重心放在挖掘浏阳的文化集群现象上,努力擦亮浏阳的文化名片。

故事还远未结束。欧阳安时、欧阳新、欧阳逢泰、欧阳玄、欧阳中鹄、欧阳予倩……那些闪耀时代的星,正在向浏阳河畔走来,他们遇见浏阳,发出不一样的光,那光,在千百年之后,依旧可以感受得到。

对于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浏阳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浏阳欧阳文化世家的家学、家风是一种精神象征,同时也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的一种阐释。浏阳将以此次座谈研讨为契机,抓好落实,深挖浏阳河流域丰富的历史底蕴、文化富矿,打好文化牌、擦亮欧阳予倩等文化名人的名片,着力将传统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文旅开发“驱动力”,为进一步擦亮千年古县浏阳的城市形象和城市IP加速提效。(感谢夏剑钦对本文的贡献)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