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2024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左至右依次为邹润春、宋攀、王坤磊、罗瑛英、汤维、古佩云、张涛、吉斌、罗巍、张可夫)。刘珂摄
11月8日,新中国第25个记者节如期而至。今年以来,浏阳市融媒体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时代使命,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讲好了浏阳故事,为推动浏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涌现了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优秀新闻作品。
近日,市委宣传部通报了浏阳市2024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浏阳市2024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并于11月7日至8日举行“在一线看浏阳”活动,组织采访团走进道官冲,采访道官冲非遗在地活态传承、民宿产业发展。
“在一线看浏阳”采访团记者在张坊镇道官冲开展集中采访。刘珂摄
奋力谱写“新闻+文化+科技”文章
王坤磊(掌上浏阳App总编辑)
掌上浏阳创建于2015年,已建成“云上清廉浏阳”“烟花云”“羊淘商城”等服务政用、民用、商用的26个智慧城市应用,是浏阳重要时政新闻资讯的权威发布平台。掌上浏阳立足浏阳,深耕本土,看浏阳花炮、品浏阳美食、购浏阳好礼、赏浏阳景点,来浏阳,就用掌上浏阳;了解浏阳,一切尽在掌上浏阳!
我将不忘初心,继续致力于推进县级融媒体自主可控新媒体综合平台建设,努力创作、发布更多、更好、更快的新闻报道,推出更广、更便捷、更智能的数智化服务,奋力谱写“新闻+文化+科技”文章,为传递真实信息、弘扬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浏阳共成长
古佩云(制作)进入新闻战线不知不觉已有20个年头了,但直到今天,我依然对制作这个职业充满热爱和激情。制作是一个无声的岗位,每天都在屏幕后默默耕耘;制作也是一个需要付出的岗位,不能按时吃饭、按时下班,随时准备着加班……
即便如此,每当听到联播的片头曲在屏幕上响起,每当我们的制作让作品出彩、得到肯定,每当想到我们的视频在温暖着浏阳人民,我的心中便溢满了骄傲,我知道我在做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与市融媒体中心共成长,与浏阳共成长,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
做时代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
吉斌(电视摄制部副主任)
用镜头直击一线动态,用镜头记录大美浏阳。从事电视行业16年来,市融媒体中心对于我而言如伯乐,更像家庭,每每踏入这栋大楼,我的心中都洋溢着一股回家般的温暖。每当我拿起摄像机,都像牵起一位老朋友的手,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我想,一粒种子,只有根植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名媒体人,只有燃烧激情,才能蓬勃向上。未来,我将继续秉承初心,做时代的记录者、社会的守望者,为浏阳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文字保持敬畏之心
汤维(编辑)
要当好一名编辑,首先要对“文字”这两个字有敬畏之心。版面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标题、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任,必须怀着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对新闻的满腔热情,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202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坚守在夜班编辑的岗位上,编稿、排版、校对……稳稳把住最后一道关卡,度过了一个个“辛苦而又光荣”的夜晚。未来,我将永远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之心,编辑好每一篇稿件、每一个版面、每一张报纸。
不停奔跑,才能一路生花
邹润春(记者)
RUN是我的网名,是中文“润”的拼音,英文则是奔跑之意。网名用RUN,也是出于自己爱好——跑步。因为跑步能教会你如何呼吸、如何放下,喘不过气时就深呼吸,焦虑时就去奔跑,感受片刻的岁月静好。
今年10月20日,我参加了长沙马拉松,在临近42.195公里的终点时,跑友们汗流浃背、精疲力竭,但仍是目光如炬、奔跑向前。此刻,我似乎发现了记者与跑者的共同之处。
我们是记者,也是跑者,为了新闻理想的追求,一直在路上。我们用脚力丈量浏阳大地,用镜头记录大千世界,用心感知人间真情。在这条不断超越自我的道路上,唯有不停奔跑,才能一路生花。
以最近视角记录浏阳发展
宋攀(记者)
有人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航船,新闻工作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作为一名时政新闻记者,我的脚步紧随浏阳市委、市政府节奏,以最近的视角记录浏阳今天的巨变,用笔墨展望浏阳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宣传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今后,我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职责使命,不断增强“四力”,唱响主旋律、吟颂改革潮,唱好本地戏、打好本地锣,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反映群众呼声,用心用情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浏阳实践中贡献党媒力量。
在现场,就是最大的底气
张可夫(记者)
作为一名基层媒体记者,我平均每年采写300篇新闻报道,每天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路上。我深切感受到,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是我们最宝贵的优势;在路上、在现场,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面对媒体变革的汹涌浪潮,越是众声喧哗,越需要准确表达;越是信息爆炸,越需要去伪存真。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求采写更多触动人心的新闻作品,努力讲好浏阳故事、传播浏阳声音。
烟花小城里的新闻工作者
张涛(摄像制作)
拍摄时我们是美术师,相机和取景框是颜料和画板;剪辑时我们是演奏师,时间线是乐谱,用鼠标和键盘演奏出旋律,音诗画般展出大家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因为这份职业,我们踏入芬芳泥土,攀上高山之巅,走遍了浏阳的东南西北,用镜头记录这里日日夜夜的变化发展。我们是摄制,是烟花小城里的新闻工作者。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罗瑛英(电台主持人)
2009年,我进入浏阳人民广播电台。15年来,有忙碌、有紧张、有挫折、有感激、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历练和成长。从《爱老虎油》到《下班哒》《新浏阳客栈》,每每与听众连线互动,听到第一句回应是“歪歪,你好”时,我便觉得自己很幸运。毕竟人的一生,能够从事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而我命中了这“万分之一”。
作为交通广播人,我深知肩负的使命,不仅是让大家的出行更美好,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温度的声音传播者。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创新,锐意进取,让自己的节目作品更具“灵气”,为浏阳融媒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我们的夜生活,安静、精致
罗巍(报纸总编室主任)
十余年夜班编审,不舍昼夜,散发微光。记者奔跑在路上,我们追逐着星光。一个又一个夜班是职业生涯的见证,也是对新闻工作的坚守。
我们的夜生活,是安静的,只有静心、静气、静神,才能守住底线红线;也是精致的,只有精心、精巧、精细,才能提供精致阅读;更是紧张的,编辑是报纸的最后一道闸门,是一个没有“退路”的工作,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冷暖自知。只有守住了自己,才能体悟到这般夜生活的快乐从何而来;只有沉淀自己,才能体会到这一方天地里的收获和成长。我们把热爱融进了每一个铅字,每一个版面,每一个与星星相伴的夜晚。做好报纸的把关人,新闻的“守夜人”。
新闻背后
且以深情共浏阳
罗时茂
道官冲的报道是《山乡巨变·宝藏山村的新生》乡村振兴大调研系列报道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章,梳理这组报道,感受特别深刻,主要有3个“深”:
扎得深,才能感受变化的脉动。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周年,作为县级媒体,怎样操作这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叙事报道?我们思考了很久。
十年来,浏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丰硕成果,考核名列全省前茅。怎样讲好乡村振兴的浏阳故事、展现浏阳成效、推介浏阳经验?在融媒体中心编委会指导下,《山乡巨变·宝藏山村的新生》乡村振兴大调研系列策划出炉,我们选择乡村振兴难度较大、成效也较大的偏僻山村、“空心村”作为样本,引导记者充分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取蹲点探访、深度挖掘等方式,去观察一个个偏远山村脱胎换骨的精彩蝶变,彰显乡村全面振兴在浏阳大地的巨大成效。
采访深,才能捕捉蓬勃的力量。策划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着眼于乡村振兴大背景,落笔于“山村新生”小切口,将笔触放在一批原已走向落寞的“空心村”,随着文旅项目进驻、传统文化复兴、民宿经济勃兴,从而焕发了新的生机,及至走向共富的宝藏山村。
报道对象都是浏阳较为偏远的村庄,我们通过扎实的行进式采访方式,深入山乡蹲点,俯下身子、亲近泥土、捕捉蓬勃发展的力量,有的是一次长时间深度采访,有的是多次到现场采访,听取乡村振兴中村民的真实声音,看民宿投资人真挚的眼神,观察发展变化给当地人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巨大变化。
特别是道官冲这一篇,我们两次深入道官冲采访,有一次与李锋老师在羊圈长谈到深夜。返程路上,月明星稀,心潮澎湃,为这里的变化,也为抓取到了丰富的素材。
用情深,才能升维报道的价值。
从宝盖寺、杨花、大光圆,到道官冲、梅田湖、湖洋,每一个村子都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山乡巨变的典型。剖析巨变背后的巨大推动力、凝聚力,正是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启示所在,通过报道和推介,让更多的村庄发生巨变,也是报道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一直以来,浏阳日报坚持“市委满意、市民喜爱、市场需要”的办报方针,矢志追求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这次获奖的封面特稿、欧阳玄墨宝回归以及凝聚浏阳大爱帮助贵州榕江罕见病女孩的报道,可以说都是叫好叫座。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顺应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大势,坚定党媒姓党的政治站位,扛牢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政治责任,牢牢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推动浏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融媒力量。
得像战士一样工作
张涛
道官冲是我的家乡。如今,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回到了家乡。踩在这片熟悉土地上,每当看到村落有一点点变化,好奇与期盼的心情就在我的心间激荡,虽然这个地方偏僻,但它始终迸发着生机与活力。
我是做摄制的,提到这个工作,要是在以前说做制作、做剪辑、做后期,家里的老人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工作。但现在这个短视频时代,提到拍视频、剪视频,大家就都不陌生了。怎样做摄制,我说,得像一名战士。
摄像,像侦察兵,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力。要脚踏实地,善于观察,取景快速构思新奇。由于我们是藏在镜头后的人,还要善于“伪装”,不要暴露在自己镜头里。
活动直播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型活动如旅发大会、花炮文化节,甚至自彩排开始接连几天从白天站到深夜,更不论是夏天的曝晒还是严冬的寒风。想拍到好的镜头,一早一晚自不必说,还要说走就走。在拍摄桂东文旅宣传片时,为在万洋山拍到一个满意的画面,四次到同一个地方,有两次都是因为临时改拍摄计划而出发,由于当时是盛夏,也没想要多加衣物,穿着短袖短裤就上山,结果几个人上去冻得发抖,人也晒黑了几个度。
制作,通常我们是说剪辑,像狙击手,要专注又耐心。有时剪视频剪到兴奋劲上来了,可以不吃不睡。剪辑师还被称呼为第二导演,出作品是要倾注情感,发自内心的。对于热爱的东西,我们不知道累。
每天的新闻制作看似是按部就班的简单事,实则细节繁多,往往在一帧一秒间斟酌。还有各种宣传片、专题片,素材量极大,一个片子就有几百,甚至几千上万个镜头。
拍摄和剪辑的关系就像采访和写作一样,每一次剪辑的过程就是用这几千上万的镜头进行各种排列组合的创作过程。除了摄制之外,文字记者往往是我们的排头兵,新闻采访冲锋在前,而我们的主持人则更像司号兵,凝聚起我们的战斗力,展示采编一线的成果。
无论在哪个岗位,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这份特殊的职业理想、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这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业。
好的故事正在这座小山村里发生,辛勤劳作的农民、新青年与新农人,我们手中的笔、话筒还有镜头也在影响着这里。我有幸见证和记录着山村的蜕变过程,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乡村振兴。每到这种时刻,我就感觉做新闻是幸福的。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855/90/1443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