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生活中,不仅教孩子们深刻理解课本文章,也教给孩子们“生活处处皆学问”的人生哲理——
长在院子里的“语文作业”,开在葫芦藤下的“语文课”
11月4日,奎文实验小学的刘兰香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葫芦藤下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记者欧阳稳江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同学们,看到这个小葫芦你会想到什么?”“它让我想到了很好吃的糖葫芦……”11月4日,在碧桂园路一小区的院子里,奎文实验小学的刘兰香老师正带着班上的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观察可爱的小葫芦。
“近一年的时光,孩子们通过观察葫芦生长、写主题日记等方式,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了生活中,这不仅让孩子们对课本中的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的道理。”因为语文课本《我要的是葫芦》一文,刘兰香布置的“语文作业”如今也到了收获的时刻。
春天
一份特别的语文作业:让孩子们动手种葫芦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名为《我要的是葫芦》的课文。故事讲的是一个只想要结果,不考虑过程的人种葫芦,他每天都去看自己的葫芦却不管生虫的叶子,最终一个葫芦都没有收获到。
院子内挂满葫芦,格外引人注目。受访者供图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密切联系,而且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世界。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那么就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刘兰香是奎文实验小学106班的语文老师,有着35年从教经历的她教学经验丰富。去年10月,在课堂上讲授了这一课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她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亲手种葫芦,通过写同题日记的方式打开孩子们的思维。
尽管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和家长们都积极地行动起来:选种植地、浸种催芽、准备苗床、移栽种植……一个星期过去了,葫芦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第一片叶子,接着便是第二片、第三片。葫芦进入了攀援期后,大家各自忙着为它整枝搭架。
因为种植条件问题,大多数同学的种植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但学生孙诗画是个例外,她家院子先后结了30多个小葫芦。“开始我们也不抱希望了,20粒种子只发了一个芽,但没有想到最终收获了这样多的葫芦。”对于自家能长出这样多的葫芦,孙诗画的妈妈许女士笑言“纯属幸运”:家中有个小院子,各类蔬菜花卉会吸引很多的蝴蝶蜜蜂。加上擅长种菜的外公平时也会帮着孩子一起照顾和打理这棵“独苗”,这棵葫芦一直长势良好。
9月底,随着小葫芦爬满了藤架,嘴小肚大的外形也吸引了很多邻居驻足欣赏。孙诗画一家邀请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前往家中欣赏小葫芦,孩子们纷纷感叹小葫芦的可爱:“这和语文课本上的小葫芦长得一模一样,是长在院子里的‘语文作业’呢。”
秋天
将课堂搬到葫芦藤下:语文课本照进现实
“很多天前,外公告诉我,我的葫芦长出来了。我一听就很惊讶,带着妈妈往院子里跑。到了院子里,我果然看到了很多小葫芦。妈妈看到后,我让她赶紧拍照发到班级群里,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他们都和我一样惊喜……”
“走进孙诗画家院子里,我被那结了满满一架的葫芦惊讶到了。我忍不住爬到梯子上,仔细地数了数,竟有三十多个……孙诗画妈妈说,要将这些葫芦送给班上的同学。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孙诗画家的热情和友谊的传递。我也期待着能收到那特别的葫芦……”
刘兰香再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以葫芦为主题写一篇日记。在作文本上,每个孩子都认真地写下了自己观察葫芦后的所思所想,那些稚嫩却充满感情的话语,让刘兰香忍不住为孩子们的灵气点赞。
“葫芦快要收获了,我们一起再去葫芦架下上一堂课吧!”11月4日傍晚,刘兰香带着班级的孩子再次来到了这个挂满葫芦的小院子。和夏天的生机勃勃不一样,秋天的葫芦藤已经开始枯萎,剩下一些小葫芦挂在上面,格外引人注目。
“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到这个小葫芦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了《西游记》中那个神奇的宝葫芦!”“它像一个数字8。”“它让我想到了很好吃的糖葫芦……”在整齐朗诵了一遍《我要的是葫芦》的课文后,刘兰香开始了启发式提问,并将其中的道理一一讲述给孩子们听。
“老师我知道了,其实不止种葫芦,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一心只关注结果。”“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最后才会有很好的结果。”“刘老师就像这根葫芦藤,给我们提供营养,我们都是刘老师的小葫芦娃。”葫芦藤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篇课文带来的启发,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让语文课本照进现实,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这个道理,这也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这项作业的初衷。”刘兰香笑言,从课本上的图片到现实中的葫芦,这些小葫芦已经化身为一只只的“宝葫芦”,装下了许多的人生经验与道理,同时也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一课。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855/98/1442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