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首位烟叶烘烤女工匠炼成记
江伟花熟练操作烤房控制器,根据烟叶状态灵活调节温度等参数,确保烟叶达到最佳烘烤效果。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彭红霞
盛夏7月,古港镇花城村烟农江伟花和丈夫汤用思种植的百亩烟叶即将完成采收烘烤,预示着夫妻俩一年的收成即将兑现。“今年天气好,收成应该不错,好的地块亩产值有望突破5000元。”江伟花与丈夫相视而笑。丰收在望,连日劳作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在烟农群体中,夫妻档不罕见,但像江伟花这样既精通大田管理又擅长烟叶烘烤的女烟农属实不多。“她烤的烟很多男烟农都赶不上。”提及妻子的烟叶烘烤技术,汤用思满脸自豪。
今年6月,在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市烟叶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的“金叶绽放·才聚浏烟”烟叶技术培训暨第四届烘烤工匠大比武中,江伟花获得“烟叶烘烤工匠”称号,成为该赛事首位获得这一称号的女烟农。
13年练就烤烟绝活
从“只会添火”的小白成长为能手
今年是江伟花和丈夫种植烤烟的第19个年头,年份对于两人来说特别好记,他们是从女儿出生那年开始种烟的。如今,这对“80后”夫妻已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种烟能手。
比赛现场,江伟花毫不怯场,在鲜烟叶判定、烤房检查、工艺设置等环节展现出精准的专业判断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刘珂摄
两口子今年种了104亩烟,烟田就在家门前,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烟株发育良好,长势均匀。烟叶烤房与烟田只有一路之隔,汤用思采收完烟叶后便运送至烤房,交由江伟花烘烤。
烤房里,只见江伟花娴熟地进行分类编杆作业。烟叶上房后,她灵活设置烘烤工艺曲线,开始装料、点火开烤,仔细观察烤房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刚学烘烤时,我还只会添火。”2012年,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江伟花心疼丈夫既要采收又要烘烤,便主动学起了烘烤,“刚开始以为烤烟和熏腊肉差不多,时常出现烤糊的情况。”
烟叶变黄期温度如何控制,烟叶下部叶和上部叶烘烤时分别要注意哪些方面……江伟花跟着丈夫学技术,向老烟农取经,更得到了合作社烘烤师孔霞文的悉心指导。
江伟花在第四届烘烤工匠大比武中,获得“烟叶烘烤工匠”称号。
“烟叶烘烤的关键阶段,孔霞文几乎天天上门,有时我们不在家,他就用粉笔在门上写下温度、湿度的调整建议。遇到棘手问题,他也总是随叫随到。”江伟花介绍,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很快掌握了烘烤诀窍,几年下来从“只会添火”的烤烟小白成长为“烘烤能手”。
如今,夫妻俩分工明确:汤用思负责大田管理和采收,江伟花则发挥专长专攻烟叶烘烤。两口子里外配合,干起活来轻松高效,还购置了收割机为周边农户提供稻谷收割服务。“烤烟不用我管,我利用空闲时间帮人收稻谷,又多了一份收入。”汤用思说。
发挥示范作用
一个“女工匠”带动一群女烟农
“这次比赛你一定要参加,肯定能拿名次!”今年6月初,江伟花接到了孔霞文的电话。
“金叶绽放·才聚浏烟”烟叶技术培训暨第四届烘烤工匠大比武即将举行,在孔霞文看来,江伟花有拿名次的实力,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只要肯学肯干,女子也能把烟烤好。
市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和合作社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也向江伟花发出参赛邀请,在大家的再三鼓励下,江伟花站上了烘烤工匠大比武的舞台。
比赛当天,来自全市20个种烟乡镇的39名农民烤师齐聚沿溪镇的烘烤工场,作为唯一一名女性参赛者,梳着一头利落马尾辫的江伟花格外醒目,“虽然是第一次参赛,但我一点都不紧张,比赛的内容都是我天天接触的。”
鲜烟叶部位与成熟度判定、烤房烤前检查、烘烤特性判断及工艺设置、烤后烟叶分析……无论是理论考试答题还是样品观察,江伟花没有丝毫怯场,在每一个科目上都做到了极高的准确度和速度。
当“烟叶烘烤工匠”名单宣布时,众人将目光和掌声对准了江伟花,她从39名烟农中脱颖而出,成为该赛事举办以来第一个获得“烟叶烘烤工匠”称号的女烟农。
捧着沉甸甸的证书,江伟花感慨万千:“这是对我烘烤技术的认可,也是对女烟农的激励。”
江伟花荣获“烟叶烘烤工匠”的消息在当地引发了不小反响。烤烟间隙,同为烟农的邻居余桂华到江伟花家串门,看着“烟叶烘烤工匠”证书,余桂华满脸欢喜和羡慕,“以前以为烤烟只有男的才能干,看来我也能学!”
“现在烤房越来越智能和先进了,温度、湿度都可以精准控制,学会观察烟叶状态,适时作出调整,保准你的烟叶烤得金黄漂亮。”江伟花也在一旁鼓励。她感慨道,随着技术改进,大大减轻了烤烟的压力,以生物质燃料为例,加一次燃料可以烧4至5个小时,在自动投料机的辅助下晚上不用专门起床添燃料了。
谈到今后的打算,江伟花说,“没想到一次比赛能带来这么大影响。”她一定做好引领示范,帮助更多女烟农掌握烘烤技巧,帮助烟农把烟种得更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1/52/1513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