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无缝对接 “双抢”提速
2025-07-18 10:40:03 字号:

无缝对接 “双抢”提速

02版县域经济-2.jpg

洞阳镇南园村抢抓农时收割早稻,抢插晚稻。记者彭红霞

浏阳日报讯(记者袁安)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洞阳镇的田野上稻浪翻滚、机声隆隆,农户们正抢抓农时,收割早稻、抢插晚稻,一幅热火朝天的“双抢”图景铺展开来。

在洞阳镇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只见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满载稻谷的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间来回穿梭,切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田埂旁,农用车不断往返,将收获的稻谷运送到烘干厂,实现稻谷当天收割、当天烘干,当天入库。

这边收割机还在轰鸣作业,那边刚收割完的稻田里,翻耕机已经迫不及待地驶入田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板正的泥土被均匀地翻起、耙平,变得松软湿润。

02版县域经济-1.jpg

农机手驾驶插秧机进行晚稻插秧作业。记者彭红霞

水光涟漪中,紧随其后的是装备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沿着预设的路线精准作业,将嫩绿的秧苗整齐划一插入水田,现代农机的应用,让收割、翻耕、插秧无缝对接,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和新耕的希望……

洞阳镇“双抢”热潮的背后,是全镇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近年来,该镇以粮食生产为核心,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系统建设、田间道路修建、蚊虫治理配套、水利监控等改造工程,打造了覆盖洞阳村、南园村30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过去由于田块高低不平,灌溉排水不便,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洞阳镇农办主任伍平平介绍,经过“小并大、短拼长、陡变平、弯改直”等措施,将原来零星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进行归并平整,小田变大田,农田面貌焕然一新。

其中,南园村示范片今年4月刚完成提质改造,已实现田块全面集中、连片,“改造后农田亩产约632公斤,比原来能多收100多公斤。”伍平平说。

“从育秧、插秧到收割,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吸引了不少种粮大户扩种面积,去年浏阳市辉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节辉便跨村新承包了660亩农田。

“两台收割机火力全开,一天就能收完100亩!插秧机一天也能搞定60到70亩。”雷节辉掩不住丰收的喜悦,“从7月3号开镰,人机连轴转,现在早稻收割、晚稻种植都已经进入尾声。”

为了提升水稻种植质量和效率,洞阳镇围绕粮食生产提供“耕种管收”全程管理服务,不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把脉问诊”水稻长势,精准指导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每年还投入70余万元,专项用于农资农技服务提质,以实际行动为粮食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洞阳镇还将粮食生产与美丽乡村建设巧妙结合,在南园村打造了“宜居村庄、粮食满仓”的屋场示范片。走进屋场,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规划有序的小菜园绿意盎然。通过实施庭院改造、绿化美化、房屋立面改善、文体设施配套等一系列项目,南园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整体跃升,村民的美丽乡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不远处,农耕文化馆和院士农业展览馆也已完成主体建设,目前正紧锣密鼓进行内部设施完善,静待布展开放,届时将成为全镇展示传统农用工具与现代种植技术的重要窗口,为当地补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场景拼图。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