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王永新:新时代以文化人的理论阐释及其实现路径
2025-07-01 10:46:49 字号:

文丨王永新

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内涵。以文化人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以文化人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长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研究以文化人理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一、以文化人的理念提出

以文化人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背景。在古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承担着育人功能。儒家学派倡导“仁、义、礼、智、信”,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论语》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理念,激励着人们自强奋进、积极进取。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部分人受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影响,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文化人”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和价值导向。其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凸显,如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引发的矛盾。以文化人可以借助文化的力量,倡导包容、理解、和谐的理念,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再次,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危机。以文化人能够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增强文化自信。最后,文化自信的增强,要求我们克服文化自卑,迎接文化霸权的挑战。

二、以文化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这表明文化并非脱离物质生活而存在,而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即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经济基础的限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独特的影响。这种文化观为以文化人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指明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党成立以来领导文化建设探索成果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它包括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新的文化使命、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文化建设的五个方面重点部署、“十四个强调”、新的文化使命等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以文化人理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为以文化人理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倡导文化育人的社会功能,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化育人的社会功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些思想观念倡导和谐共生,为文化育人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导向。其次,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以及“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理念,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在文化育人过程中,这些哲学思想能够引导人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注重“知行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哲学理念在文化育人中体现为倡导人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以文化人的时代内涵

以文化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涵盖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以文化人”通过文化的力量,将这些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中,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能够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形成社会共识。鼓励人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文化人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新时代,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更加多样,以文化人能够以文化为桥梁,增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以文化人还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理念,引导人们以包容、理性的态度对待不同的观点与文化差异,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氛围。

以文化人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人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文化人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鼓励人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四、以文化人的长沙实践

长沙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岳麓书院为例,长沙市通过加强对岳麓书院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博物馆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岳麓书院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同时,岳麓书院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学术论坛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学者、游客,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作为湖南县域发展的领头羊,浏阳在文化教育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文化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授,也加强了文化素养培养。多所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涵盖经典诵读、传统礼仪、书法绘画等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浏阳在促进文化与社会实践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如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制造业等,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文明行为规范、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以文化人的实现路径

一是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将其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教授经典诵读、传统礼仪、书法绘画等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鼓励文化创作者立足新时代实践,结合当代社会需求与审美趣味进行文化创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是强化文化教育与引领。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文化素养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文化类课程比重,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类媒体应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引领的社会责任,通过制作传播优质文化节目、纪录片、公益广告等,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文化影响力与覆盖面。

三是促进文化与社会实践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文化+”活力,持续推出富有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文化旅游线路,将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等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社会治理中注重文化浸润,通过推行文明公约、选树道德榜样等方式,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推动形成文明有序、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以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如通过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文化年、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文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如影视、动漫、游戏等,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与形式。在引进国外优秀文化产品的同时,注重学习其先进的创作理念与技术手段,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例如,引进国外优秀的影视制作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影视产业的制作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中共浏阳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