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越(左)与调解对象耐心沟通,以专业和温情化解分歧。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在浏阳经开区,提起周祖越的名字,许多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就竖起大拇指。走进他的办公室,墙上30多面鲜红的锦旗格外醒目,每一面都诉说着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作为浏阳市司法局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办公室主任,这位59岁的老党员用16年坚守,在园区筑起了一道法治防线。
他是园区的“调解专家”
“企业员工亡人纠纷必须24小时内介入。”这是周祖越给自己定下的铁律。2020年,一名企业职工突发疾病去世,家属与企业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上百名亲属聚集厂区。接到电话后,周祖越立即赶赴现场,从下午3点调解到凌晨4点,运用“背靠背调解法”分别劝说双方,最终促成调解。
在园区工作的16年间,周祖越处理的重大矛盾纠纷达487起。其中,一起员工工伤赔偿纠纷让他记忆犹新——家属连续5天到公司堵门抗议,为尽快平息矛盾,他连续72小时驻守企业,逐条解析《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帮家属计算后续治疗费用,最终用专业和耐心化解了冲突。
“最长的一起纠纷调解了半年多,光会议记录就记了3本。”周祖越指着档案柜里厚厚的卷宗说。当时,园区某企业的一名员工意外身亡,企业和员工家属多次调解无果,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周祖越多次上门与家属沟通,经过半年多的协调,终于取得了企业和家属的理解,纠纷得以圆满处理。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让法、情、理的阳光照进每个当事人心里。”周祖越说。16年来,只要园区企业或职工有调解需求,他从不推辞,“5+2”“白+黑”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针对企业股权纠纷、合同违约等“硬骨头”,周祖越创新建立“法律风险台账”,为园区企业开出661条“诊疗处方”。凭借过硬的法律知识和灵活的调解方法,他及时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3010起,30多家企业和当事人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他是企业的“普法老师”
“企业不能等出事了才想起法律。”这是周祖越在每一场法治课堂上的开场白。
为从源头减少涉企矛盾纠纷,周祖越结合企业实际和调解矛盾纠纷的实践经验,精心编印了《企业经营法律风险与提示》手册,归纳了企业用工、合同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工伤认定等14个方面的600多个常见法律风险点,并以“案例+法条”的形式进行通俗解读。如今,这本手册先后加印了4万册,成为园区企业的常用书。此外,他编印的《应知应会法律知识常用手册》《普法读本》《法制宣传手册》等读本也深受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我们在参与一起采购时,参照书中提示,提前修改了原料采购合同,避免了200万元的违约损失。”园区一食品厂负责人说。
周祖越的法治课,总是座无虚席。16年来,他坚持“送法进企业、普法到车间”,累计进企业开展巡回法治讲座200场次、“平安园区大讲堂”28场次,培训数千人次。此外,他还为困难职工代书法律文书160余件,其中一次帮助农民工成功讨薪的经历让他尤为感慨,“看着他们拿到钱时红了的眼眶,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明年就要退休的周祖越,仍保持着“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8点才离开”的工作节奏。同事们劝他歇歇,他总说:“能多干一天是一天,只要园区需要,我这颗法治‘螺丝钉’就会一直拧在一线。”从部队转业到司法行政系统,从荣获“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到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1/94/1509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