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人到58人,学生努力企业给力
文家市镇岩前新村连续6年开展“企业奖学”活动
8月19日,文家市镇岩前新村举办“金秋企业奖学”活动,为58名学生发放奖学金。罗强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文家市镇岩前新村今年的“金秋企业奖学”活动,比往年热闹许多。因为参加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会场头一回撤掉了会议桌,换成了一排排座椅。
“今年‘大丰收’,共有58人考上本科,加上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实在坐不下了。”岩前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蔺代广难掩喜悦之情。
这个曾经的省定贫困村,自2020年起连续6年开展奖学活动,获奖人数从最初的13人到今年的58人。村里以奖学为载体,既为学子们提供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持,也营造出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让“学生努力、企业给力、”成为全村的共识。
学生努力
奖学人数不断增长,重教氛围日渐浓厚
8月19日下午,岩前新村村部会议室被装点一新,“青春逐梦”“前程似锦”的KT板映衬着喜庆气氛。58名佩戴红花的学生依次上台,接过奖学金,掌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笑容,父母的眼神,都透着一份踏实的喜悦。
从2020年的13人到2025年的58人,今年岩前新村奖学活动的获奖人数再创新高,六年来累计发放奖学金20余万元,奖励200多人。奖学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奖学对象越来越多,村里的教育氛围也越来越浓。
“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奖学金,更是来自家乡最温暖的关怀,传递的是前辈的殷切期望。”考上中国石油大学的刘贵明说,他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回报家乡。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培育好村里的孩子,就是为乡村的未来播撒希望。
“我们还对2020年第一届受奖的13名学生进行了回访,已有3人考上研究生,1人考上公务员,其余的都走上了工作岗位。”蔺代广说,这正是坚持举办奖学活动的意义。
奖学活动不仅帮扶优秀学子,也向困难学生伸出援手。
下半年上大二的小玲(化名)自幼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面对困境她咬牙坚持,最终圆梦大学。今年却因学费紧张一度面临失学,村里及时用奖学基金为她解了燃眉之急。
企业给力
捐款一年比一年多,脱贫户也慷慨解囊
如果说激励学子奋发向上是奖学的目的,那么企业和乡贤的慷慨则是背后的坚实支撑。刚收到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蔺汤梓为村上点赞,“印象中村上并不富裕,能够举办奖学活动,非常不容易。”
除第一年由建设银行浏阳支行资助外,此后的五届奖学活动经费全部来自村里的企业和爱心人士。今年就有港园出口花炮厂、永泰烟花材料、和成烟花等十余家企业和个人参与捐赠,奖学活动已成为岩前新村企业家与广大学子的“暖心约定”。
“没能读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感谢村上每年精心组织,能为一批批优秀学子送去一点关怀,我们企业义不容辞。”锦轩源引线有限公司长路生产区负责人孙道辉说。5年来,企业年年捐款,金额不断加大。
除了本地企业的常年赞助,也有本村走出去的爱心人士反哺家乡。新聪厨联合创始人张鹏飞连续两年捐出3万元。同样令人动容的是,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邓海林,如今创业成功后,也毅然拿出1万元助学。
六年奖学路不仅是物质资助,更是一场精神接力,在岩前新村汇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企业的慷慨、村级的付出、学子的拼搏,点亮了孩子们的“成才路”,也点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2/64/1521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