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亚洲湖“优教屋场”生长记
2025-08-04 10:44:00 字号:

亚洲湖“优教屋场”生长记

亚洲湖“优教屋场”生长记

05版民生深读-2.jpg

屋场内,孩子们正在排练节目,家长志愿者则在一旁指导。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敏

稻香飘过北盛镇亚洲湖村,错落有致的院落间,一个个“优教屋场”中,琅琅书声和着捞刀河的浪花,奔腾着一个村庄的书香梦。

家庭是“细胞”、屋场为单元,亚洲湖村创造性地在村里划出9个“学区”。

多彩学区内,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活动、全民共享阅读、志愿教育服务、学习心得分享……这些都成为日常。

11年前,退休老师肖成武为村里写了一首村歌。

这个暑期,放假在家的孩子们时常聚在一起,唱起了村歌,排起了节目,在“悦读”中充实假期,在屋场中感受到“优教”。

如今,担任亚洲湖村关工委执行主任的肖成武说,“优教”可以理解为“优质教育”的简称。

屋场里的热闹,暑期不打烊

紧邻村部的亚洲湖村农村改革展示馆,被村民们唤做“总屋场”。二楼热闹非凡,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打拳的打拳,朗诵的朗诵,跳舞的跳舞。来来回回的身影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读初二的肖颂谦和小学二年级的孙思博排在一队,正练习朗诵。他们家所在的利家冲组属于第七学区,拟于近期挂牌“优教屋场”。

05版民生深读-1.jpg

孩子们在“共享书屋”里寻找喜爱的书籍。

“这里好玩,小伙伴多,能玩的东西也多。”环绕在肖颂谦周围的,是一排排装满书籍的书柜、儿童游乐设施和各类体育设施。

几公里之外的新元组第三学区,这处设在村民唐杏家中的优教屋场,十来个孩子跟着志愿者老师张赛兰齐声诵读着英文字母。张赛兰家就在这个组内,暑期她每天都来优教屋场陪孩子们,乐此不疲,尽管没有一分钱报酬。

热闹的场景,散落在全村各个优教屋场之中。“每天晚上来看书的孩子更多。”唐杏说,除了寒暑假,优教屋场在周末人气也非常高。

2024年6月1日,第三学区优教屋场挂牌。唐杏积极响应村里号召,将自家一楼堂屋收拾出来,为屋场内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专属活动场地。

05版民生深读-6.jpg

优教屋场内,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朗读英文。

最显眼处,就是1000多册书。

村党总支委员罗宪珍说,建立学区“优教屋场”后,将原来农家书屋的书籍散放在各个屋场内,村民们自愿捐出场地作为“共享书屋”,农家书屋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延伸。

“走,到屋场看书去!”成为亚洲湖村孩子闲暇时分,特别期待的一件事。在屋场内,有玩伴、有玩具,更有“玩心”——学的时候,就好好学;玩的时候,就好好玩。

“寓教于乐”成为亚洲湖村各个“优教屋场”的生动注解。

“伢妹子有地方耍,就会少耍手机少耍水”

亚洲湖村靠近浏阳经开区,村民们多在附近务工就业。和其他地方的寻常村庄一样,家长们也曾为孩子暑期没地方去而头疼。

一边是离不开的工作岗位,一边是需要陪伴照料的孩子。在两难选择间,村民们只好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隔代亲的无法全面顾及,“手机带娃”的场景随处可见。

05版民生深读-5.jpg

每个屋场,都有一个共享阅读场所。

村边有河,对于水的亲近,是每个孩子都无法抗拒的诱惑,防溺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亚洲湖村关工委副主任肖成维介绍,近几年村里大学生有所减少,引起了支村两委的重视。“对于孩子家庭教育的放松,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优教屋场”应运而生。肖成维总结道,亚洲湖村的“优教”探索目前已经历两个阶段:2022年23家“优教示范户”挂牌、2024年“优教屋场”陆续挂牌,九大“学区”基本确定。

第三阶段,正朝着整村打造“优教村”迈进。

亚洲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志强透露,今年全村考取了11个大学生,八成以上都是一本,较前几年进步不少。

“优教屋场”的实践,给学生、家庭和村庄都带来了新的变化。“伢妹子有地方耍,他们就会少耍手机少耍水。”

二年级小学生孙思博说,想玩水的时候,就会去隔壁的卓然村,那里有一处公益游泳池,“有专门的老师在那陪着,玩起来很安全。”

对于玩手机,第三学区优教屋场的村民刘华和孩子形成“契约”:约定好时间,到点就交。走进这位园区企业技术高管的家中,步入客厅,迎面而来的,是一整面墙的奖状。

每天下班回家,孩子写作业,刘华练书法,隽秀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独特的家庭教育心得。

文明的种子,在屋场拔节生长

亚洲湖村的村民们,对一个叫刘佳平的老师称赞不已。这位浏阳家庭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连续四年深入村里,和许多家庭互动。

在其带动下,各“优教屋场”的家长们,以屋场为单位,建立了各自的屋场家庭教育分享群。每天,学区的“学长”会分享一些文章和视频,家长们根据自身制定的计划,和孩子一起打卡学习,并将自己家庭的学习心得分享在群中。

养成好的习惯,打卡也成为生活日常。刘华在一篇用钢笔写就的学习心得中,如此写道:父母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转变悲观的心态,第一个步骤就是倾听。

心得写得越来越多,村民的教育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红旗组村民聂良柏说,培养孩子的过程,自己也在成长。

打牌的家长少了,亲子阅读的家长多了,村里的民风也更好了。第三学区优教屋场的建设,新元组的村民们出钱出力、捐资捐物。挂牌当天,村民们有的宰杀自家鸡鸭,有的称肉,在一起搞了十几桌的饭菜,“屋场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实际上,各优教屋场的建设资金,就来源于屋场所在地村民的筹资,多的有3.6万元,少的也有2.1万元。

北盛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肖胡认为,亚洲湖村的优教屋场建设,实现了农家书屋工程、妇女儿童之家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多项工作的结合,“彰显了来源于村组和村民自发探索的内生动力。”

龙潭组的周书葵,1982年考上大学离开亚洲湖村,早年就是南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这个暑假,他回到村里长住,深切感受到了屋场的新变化,“乡亲们积极性很高,觉得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这位硕士生导师认为,有利于子孙后代教育发展的事情,那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版图片均由刘珂拍摄)

记者手记

都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几日,在亚洲湖村的采访中,明确感受到,对于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朴素愿望,是每一个家庭都不曾割舍的执念。

从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元出发,从屋场这个古老的人类聚居地着手,“优教屋场”目标直指“优质家庭教育”。每一个细小的探索都值得鼓励,每一次有效的尝试,都是基于对未来更好的期盼。

亚洲湖村,一个“名字有点大”的村,找到了“家庭教育”这个不大的社会学切口,不断推动,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村中农村改革展示馆门口,一副对联引人注目:“东袖捞刀,崇文以脉,万顷林柔环福地;北枕凤形,得贤堪憩,一湖荷碧漫新村。”

诚如斯言。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