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假期警惕“兼职诈骗”
2025-08-06 10:48:55 字号:

假期警惕“兼职诈骗”

提醒:但凡需要垫资转账的都是诈骗

浏阳日报讯(记者徐旻)随着暑假来临,不少学生选择兼职赚点零花钱。然而,不法分子趁机设下陷阱——以“兼职”为诱饵的诈骗案件频发,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

“幸好我没有冲昏头脑,否则后果不敢想象。”近日,社港镇的准大学生小思(化名)就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兼职校对”骗局,所幸她及时识破,避免了财产损失。

“我是‘宅女’加‘社恐’,暑假想找兼职又不想在线下找,所以在小红书上加了很多线上兼职群。”小思告诉记者,群里很快有人主动联系她,给她介绍了“文章校对”工作,“主要就是给文章找错别字和语病,看起来不难,短篇15元一篇,一单一结。”

小思花费半小时“校对”好一篇短篇小说,很快就领到了15元的报酬,这让她放松了警惕。可当她想继续接单时,对方却要求下载一个App,还要绑定银行卡,并称需要88积分才能接单。

“为了赚积分我先是看广告、做小游戏完成任务,但通过这些能攒到的积分太少了,只有充钱才能快速攒够。”就在准备充值时,小思突然想起学校的反诈宣传,上网一查,才发现“兼职校对、审阅书籍”等都是骗局。她赶紧卸载App,并把加的“好友”全部拉黑,“现在还有点后怕,以后真不敢在网上找兼职了。”

记者从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了解到,正规出版社极少通过社交平台招募兼职校对,且官方校对工作按字数计费,而非“按天、按单高薪结算”。此类诈骗通常谎称“出版社合作”“海外图书质检”等虚假资质,强调“低门槛高回报”(如“日薪300元”“一单一结”)吸引目标人群,并要求下载非官方认证的App(实为诈骗工具),要求受害者绑定银行卡、提交敏感信息。

因此,面对网络兼职时,务必要求对方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证明,如公司资质、合同条款等,并与对方进行充分沟通和核实,确保兼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要提前支付费用,在正常的兼职过程中,雇主通常不会要求兼职者提前支付费用,但凡需要垫资转账、刷流水、缴纳培训费、保证金的都是诈骗,遇到“刷单返现”“先交钱后返利”模式立即终止,并向平台举报;不要安装来源不明的App,不绑定银行卡,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若已受骗,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并报警。

新闻知多点

警惕这3种常见诈骗类型

暑期是学生兼职、市民出行的高峰期,骗子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了诈骗陷阱,学生、家长群体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1.刷单返利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常伪装成知名电商平台的客服或者物流快递人员,发布虚假刷单类招聘信息,再以小额返利获取受害人信任,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再以“操作失误”“账户冻结”等理由迫使受害人追加资金。

2.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报培训班或者购物等信息,虚构本不存在的退款、理赔(如机票退改签),再编造名目设置退款条件,诱导受害人转账。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时,务必找到培训班负责人或者官方平台核实信息真伪,同时做到“三不”:不脱离平台交易,不共享屏幕,不预付定金。

3.买卖游戏账号/装备类诈骗

假期中,部分青少年喜欢玩网络游戏,骗子便在游戏社交论坛、游戏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上发布买卖游戏账号、装备等信息,当有买家或卖家上钩后,便引导他们进入虚假交易平台或钓鱼网站进行交易,最后以资金冻结或操作失效等为由,诱导受骗人向指定账户转账。广大青少年应一律拒绝“送皮肤、送装备、免费代练、帮忙充游戏币、高价收购账号”等诱惑,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单独使用绑定大额资金的手机或支付设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