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手护林员的巡林日常
日巡7公里,守护1.9万亩林地
烈日炙烤下,陈贤阳身体紧贴山壁,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记者潘舒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清晨6时30分,张坊镇江口村的山林刚刚苏醒,61岁的陈贤阳已经挎上水壶,沿着山路开始了一天的巡护。他右手紧握镰刀,残缺的左手随着步伐轻轻摆动——这样的巡山路,他已经走了4年。
8月5日,记者跟随陈贤阳来到江口村洪沙片的神冲山,体验他的巡林日常。
巡山日常
高温下独手攀登,每天巡林7公里
上午9时30分,阳光已褪去晨间的柔和,炙烤着大地。此时陈贤阳已经完成了部分山林的巡查工作,正在赶往神冲山继续巡护。
通往神冲山的小路碎石遍布,野草丛生,两旁是茂密的树林。虽有树荫遮挡阳光,但空气中仍弥漫着闷热的湿气。酷暑难耐,但陈贤阳仍穿着长袖长裤,裹得严严实实,“山上蚊虫毒,不穿严实点,容易被咬得满身是包。”
路途中,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阵阵热风扑面而来。抬头望去,一只老鹰正在天空盘旋。“巡山时经常能见到毒蛇、野猪等野生动物,一定要保持距离,避免被攻击。”陈贤阳说。10时左右,到山脚下时温度已达35℃,体感温度更高。陈贤阳挎个小水壶、拿上镰刀就上山了,“山上有山泉,不愁没水喝,东西带多了反而是负担。”
巡山的路并不好走。山坡上没了树荫遮挡,只剩燥热,陡峭的山路上碎石遍布,稍不留意就可能崴脚。陈贤阳每走一步都会用镰刀支撑地面,借力前行,“镰刀能当拐杖,省点力。”没几分钟,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巡山主要检查滥砍乱伐、野外用火等情况,尤其是这种隐蔽的小路,更要仔细检查。”陈贤阳指着一条仅有一只脚宽的窄路说。
这该怎么上去?面对记者的疑问,陈贤阳没多言,伸手抓住旁边的树干,身体紧贴山壁,一步步艰难地挪了上去。经过一条下坡的岔路时,他小步挪动,由于惯性差点冲下山坡,好在坡面较宽,这才稳住身形。停下时,他的汗水已顺着脸颊成串滚落。“这样的路,山上还有很多。”他喘着气说。
回程时,因为坡陡,陈贤阳的步伐迈得更小,他用镰刀紧紧抵住地面,身体微微后仰以保持平衡。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在阳光下渐渐泛出盐渍,还未干透,新的汗珠又冒了出来。
“越是高温,巡山越要认真。”陈贤阳说,晴天时他每天早晨6时30分开始巡山,10时30分结束,每天巡查7公里左右,下午4时后还要检查村民是否有违规用火等行为。
四季坚守
守护1.9万亩林地,他说“一切值得”
张坊镇森林资源丰富,38.65万亩林地犹如一块巨大的绿毯,铺展在大地之上,江口村的4.27万亩林地是其中重要一部分。2021年,浏阳全面实施林长制,陈贤阳主动申请为护林员,并扛起了1.9万亩山林的护林重任,是江口村3名护林员中巡查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
陈贤阳从小在江口村洪沙片长大,常年与山林为伴,还曾在镇上林场担任过16年林业员,积累了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哪里的地形复杂难行,哪里的路面湿滑易摔跤,他都了然于心。
“做护林员不容易。”陈贤阳还记得参加林业管理工作不久,一次巡林结束后,突然下大雨,返程的山路泥泞湿滑,他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脸上被擦破,渗出血迹。但他只是缓了缓,便挣扎着站起来,忍着疼痛赶回家。这样的经历,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护林员的艰辛不分季节,也不分节日,一年365天,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逢年过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团聚的喜悦中时,陈贤阳仍坚守在山林间。“他只有一只手,行动不便,起初我们都反对他做这份工作。但他太执着了,我们实在拗不过,最后只能支持他。”陈贤阳的妻子罗年珍说。
“陈贤阳工作很认真,每年都帮着村上处理违规用火事件,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从春清晰地记得,一次巡林时,陈贤阳敏锐地发现了松材线虫。这种虫子危害极大,松木一旦感染很快就会坏死,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破坏性。多亏了他及时发现并报告,挽救了大片松林。
“失去一只手掌后,我曾觉得人生黯淡无光。”陈贤阳说,虽然护林员工资不高,但这份工作让他找到了人生价值,“看着山林越来越茂盛,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2/99/1518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