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口镇11个“天眼”24小时监测农田
“人防+技防”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
晚稻收割季,农户用打捆机回收秸秆。淳口镇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通讯员黄秋韵
“通过‘铁塔视联’高空监控系统,我们能实时查看全镇耕地情况,一旦发现火点冒烟,能立即定位,并快速通知到村。”9月15日,在淳口镇生态事务中心主任赵炎鑫的办公室,电脑上正显示“铁塔视联”的实时监控画面。随着镜头切换,全镇农田分布清晰呈现,11个高空监控点共同构成了一张全覆盖的“天网”,24小时守护农田安全。
用科技看守农田,是淳口镇防治秸秆焚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并积极推动秸秆“变废为宝”,广泛用于还田肥料、农业基质等方面,既守护了蓝天碧水,又为秸秆找到了新出路、创造了新效益。
“天眼”巡田+网格管控
织密秸秆禁烧防护网
作为农业大镇,淳口镇的水稻、油菜和烟叶等作物种植面积达4万亩,秸秆禁烧任务重、压力大。
面对这一挑战,淳口镇积极探索,以科技赋能构建起秸秆禁烧“智慧网”。“2022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引入了‘铁塔视联’系统,应用于林业监管。”赵炎鑫介绍,随着秸秆禁烧工作的推进,该系统被拓展应用于秸秆焚烧监测。借助分布在通讯铁塔上的高清摄像头,系统能够实时回传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工作人员可立即响应、快速处置。
“以往秸秆禁烧主要依靠镇村干部和网格员进行地面巡查,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还存在视野盲区、发现滞后等问题。”赵炎鑫说,如今依托“铁塔视联”系统,实现了对全镇农田的实时监测,5分钟内即可定位火源,“足不出户就能掌握险情,省心省力,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秸秆禁烧,人人有责。除了借力科技手段,更需要凝聚全镇共识、动员全民参与。”淳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以81个行政网格为单元,整合联村领导、镇村干部、片组邻“三长”等力量,构建起“镇—村—网格”三级巡查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田,“一旦出现火情,我们立即将燃烧点位信息推送给相应村级负责人,工作人员根据定位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实现精准防控。”
为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效,淳口镇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广泛发动护林员、保洁员等群体参与日常巡逻和宣传劝导。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在全镇营造了“不能烧、不敢烧、不愿烧”的浓厚氛围,形成了群防群治良好局面。
高效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李婶,稻草秸秆可以打碎还田,千万不要在田里烧啊!”近日,淳口镇百余名镇村干部走进全镇1.5万余户村民家中,聚焦秸秆禁烧开展“敲门行动”,宣传秸秆的多种用途。
“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后,大家都有了禁烧的意识。”淳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抢”期间,村民主要采用低茬收割后粉碎还田,以及打捆离田后转运至收储运中心集中加工这两种方式处理秸秆。
浏阳市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秸秆加工回收利用的企业,通过将秸秆应用于烟花底座生产、食用菌培育等领域,不仅实现了秸秆的产业化利用,还提升了其经济价值。近年来,该企业每年加工处理秸秆上万吨。
除了双丰农业,淳口镇还培育了湘晖农业、浏安农业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年处理秸秆能力达5万吨,实现了从禁烧到利用的闭环管理,有效推动了农业绿色转型。
“下一步,我们将以扎实行动夯实监管基础,以创新机制提升监管效率,以长效布局巩固治理成果,切实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淳口镇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3/50/1528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