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三点半博物馆”进校园
2025-09-10 10:57:57 字号:

“三点半博物馆”进校园

“三点半博物馆”进校园

06版资讯-2.jpg

活动现场,学生们参与油纸伞绘制,感受非遗魅力。记者欧阳稳江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你知道的古代青铜器有哪些?”“从VR眼镜中,你看到了从古代‘走来’的秦始皇吗?”9月8日,新屋岭中学多媒体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除主题讲座外,VR体验、钻石画制作、植物拓染、油纸伞绘制等多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浏阳珍贵文物展”移动展,也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这是由浏阳市博物馆(下称“市博物馆”)举办的“三点半博物馆”系列社会教育活动之“开学第一课”。

当天下午,新屋岭中学多媒体报告厅内,一堂特殊的历史文化课《古人的“高级定制”——青铜器》正在上演。授课的不是历史老师,而是市博物馆的讲解员罗薇。

课堂上,罗薇以“古人的‘高级定制’——青铜器”为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不同类别青铜器的用途,同时也展示了浏阳出土的商代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妙趣横生的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互动,眼中尽是对历史文物的好奇与向往。

浏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万余件(套)。为了让文物“开口说话”,让历史生动再现,市博物馆持续通过“文物里的词汇”“博物馆里的手工坊”“浏博文创”等创意,借助文物背后的故事来展示浏阳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

“神奇,秦始皇竟然穿越过来了。”“我看到的是红军长征的场景,真的是太震惊了。”在手工体验和展览参观区,现场气氛同样热闹非凡:学生们通过VR眼镜沉浸式感受历史场景,跨越时空亲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与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在手绘油纸伞、植物拓染、钻石画体验环节,大家细致描摹、亲手制作,感受手工的乐趣,体会非遗项目的魅力;而在“浏阳珍贵文物展”区域,讲解员对馆藏精品文物如数家珍,学生们在认真聆听讲解的同时,还踊跃参与问答……

“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青铜器纹饰的含义,比如饕餮纹代表神秘和力量,还有青铜器铸造的‘范铸法’,那么复杂的工艺古人居然能完成得那么精美,真的佩服古人的智慧!感觉这些文物不只是冰冷的器物,它们背后有故事、有文化,也让我们更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

在听完讲座之后,2416班的杨佳妮表示自己很是震撼。以前在课本上看到青铜器,总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但看到那么多珍贵的文物居然就出土于浏阳,一下便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近。

“好期待未来的历史课就这样上,场景感十足,而且一下便能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在VR眼镜体验区,2417班的朱东旭沉浸式地感受了一次历史场景的穿越。在他看来,这种“穿越式”的课堂将会让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

“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也可以来自于丰富的社会资源。‘三点半博物馆’便是依托了市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力量,涵盖历史文化、革命传统、非遗技艺等多方面内容,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校外课堂。”新屋岭中学副校长刘美玲介绍,学校与市博物馆联合打造的“三点半博物馆”系列活动,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创新实践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借助多方社会资源有效拓展课后服务的内涵与形式。

延伸阅读

博物馆是文化殿堂,也是新型课堂

今年上半年,市博物馆便尝试将文物的深度、历史的厚度,融入青少年群体的日常生活,并与新屋岭中学进行了合作。《博物馆里神秘的考古》讲座、“浏阳三山三水”地形地貌考古体验活动……这些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方式,一下便圈粉了很多学生。

接下来,市博物馆还将陆续推出《走进文庙,走进从前的学校》《再忆谭嗣同》等十余门课程,每节课均配套一项特色实践体验。此外,还将开设新屋岭中学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每学期固定培养志愿讲解员,学员通过考核后,可在节假日参与轮岗讲解,拓宽孩子们的社会实践平台。

“博物馆是文化殿堂,也是新型课堂。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深化与各中小学校的合作,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与覆盖范围,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文博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地方文脉。”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周霞介绍,馆校合作是众多博物馆一直在探索的社会教育呈现方式,“三点半博物馆”是市博物馆着力打造的升级版案例。从今年2月份开始,市博物馆反复打磨课件与活动内容,希望能把精品内容和浏阳最宝贵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融学于趣。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