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师者如是丨大瑶镇南山完小校长吴小艳:既教孩子也教家长,为乡村家庭教育开“良方”
2025-09-11 10:32:11 字号:

师者如是丨大瑶镇南山完小校长吴小艳:既教孩子也教家长,为乡村家庭教育开“良方”

大瑶镇南山完小校长吴小艳

既教孩子也教家长,为乡村家庭教育开“良方”

03版教师节-7.jpg

心理健康课上,吴小艳频频与学生互动。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当看到小玲(化名)伸出手,手腕上清晰可见自残留下的红印,吴小艳的眼眶瞬间红了。她忍不住落泪,却更坚定:“一定要把孩子从绝望边缘拉回来。”

作为大瑶镇南山完小校长、心理健康教师,吴小艳是学生们口中的“校长妈妈”,也是家长眼里的“育儿导师”。

与一般老师不同,她有两个课堂——课上教心理健康与阅读,课外坚持每周开设家长课堂,用耐心与真心一次次化解孩子心结,为乡村家庭教育开出良方。

用专业和爱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

2019年,吴小艳来到南山完小担任校长,发现不少孩子因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受伤。“比如父母离异后老死不相往来,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低龄趋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吴小艳认为,小学生可塑性强,及时干预尤为关键。

一次课堂上,她以情绪ABC理论讲解离异家庭困境,几名学生当场落泪。“我告诉孩子们,A是事件,B是认知,C是结果。很多同学觉得事情一发生,结果就注定不好。其实关键在于B——我们怎么看待它。认知如果是积极的,就能化解问题,变成力量。

课后,小玲找到吴小艳,向她伸出还留有自残痕迹的手。“她说父母离婚后,妈妈因为爱她没有再婚,甚至为了给她买一件羽绒服,吃了一个月的稀饭。”吴小艳明白,她妈妈不知道自己这份爱很“沉重”,给了孩子如此大的心理负担。

吴小艳先安抚小玲,再引导她理解父母的爱,随后与其父母长谈,持续跟进。几个月后,小玲逐渐学会调节情绪,重拾笑容,学习生活全面好转,如今已成为一名阳光开朗的中学生。

类似的案例已有数十例。小芳(化名)来自离异家庭,一度沉迷手机、逃课甚至离家出走。吴小艳和班主任不仅轮流接送上课,还特意记住她生日送上皮卡丘玩偶,给予情感支撑。几年坚持下来,小芳六年级时已能正常到校,坚持学习。吴小艳说:“或许我不能改变她一生,但至少那几年不能让她掉队。”

晚上开设“家庭教育课堂”,为乡村家庭教育开出良方

吴小艳意识到,学生问题根源多在家庭教育。为找到破解之道,多年从事语文教育的她,5年前开始系统学习家庭教育。她积极参与市教育局、大瑶镇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培训,每周末赴长沙进修心理学与家庭教育,只为把科学方法带回乡村。

一年前,吴小艳开设了“家庭教育课堂”,化身“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周二晚上为家长授课。课程聚焦亲子沟通与心理支持,从《亲子沟通的十二把钥匙》到《情绪管理急救手册》,从破解“辅导作业崩溃现场”到构建“三代同堂幸福方程式”,为乡村家庭教育开出“良方”。

刚开始为了请家长来上课,吴小艳花了不少功夫。第一次开课前,吴小艳提前几天就在群里不断提醒,还逐一打电话通知,她也理解家长的难处,“白天在工厂忙碌了一天,晚上要再来上课,确实不容易。”

但坚持下来,成效显著——不少家长反馈与孩子关系改善。

在参加家长课堂后,谭先生第一次向儿子道歉,学会了心平气和沟通,孩子也逐渐愿意倾诉心事,亲子关系明显改善,“吴校长讲得很好,从来没见过老师给家长上课,还是休息时间。”

家长刘女士说,“吴校长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用权威压制,而是学会倾听、沟通和陪伴——父母先成长,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1997年师范毕业后,吴小艳扎根乡村教育,28年来收获了许多荣誉,但让她感到最具价值的,是学生与家长发自内心的反馈:“老师的方法真的有用。”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吴丽说:“校长心里始终装着老师的幸福、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从教师到语文教研组长到幼儿园园长再到小学校长,身份在变,吴小艳觉得自己的初心没变,“我做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坚守教育,把三尺讲台当作一生的事业。”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