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生活的重重苦难,考大学的梦想依旧坚定
他对自己说:要更加自强
即便假期,小风也坐在木桌前专注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未来争取更多可能。记者张可夫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墙上贴满奖状,桌上堆着习题册。8月29日,在文家市镇沙溪村,16岁的小风(化名)坐在靠窗的木桌前,专注地演算着数学题。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已去世,母亲与癌症抗争六年后也在不久前离他而去。
沉重的家庭境遇与强烈的求学愿望交织在一起,让这个高二学生身上透出一股安静而坚韧的力量。他说:“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过上想要的生活。”
逆境中前行
走进小风的家,粗粝的墙面上贴满奖状,成了最亮眼的“装饰”。卧室除了床和木桌,甚至没有一盏台灯。“初中时家里有一盏,但坏了;上高中后在家的时间少,就一直没买新的。”小风说。
2008年前,这还是一个并不富裕但很温馨的家庭。可一次意外带走了父亲,这个尚在母亲腹中的孩子从未见过父亲一面。家庭支柱倒塌后,母亲一边在花炮厂打工,一边操持家务。2019年,厄运再度降临:母亲被确诊患上膀胱肿瘤,六年来历经多次手术和治疗,花费巨大,但终究未能挽回生命。
小风记得,母亲病重前还能坚持上班,后来身体虚弱,只好在家做些家务。“每次我从学校回家,母亲会早早出去买我爱吃的菜,但她一个人在家就舍不得买菜,只吃自家种的。”
因特殊家庭情况,小风早早学会自立。放学回家,他会做饭、整理家务。起初他也会羡慕同龄人的无忧生活,但很快他对自己说:“要更加自强,要多承担一些。”
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本该是放松的时候,他却在医院陪护母亲做手术,与姐姐一起承担起照顾母亲责任。然而,病魔无情,深爱他们姐弟的母亲在今年暑期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小风的姑姑说,“孩子特别懂事,他不轻易流眼泪,每天就是埋头学习。生活也很节省,买条新裤子他都不要,说有吃的就行。”
有一个“科大梦”
进入田家炳实验中学科创班后,小风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初中时名列前茅的他,在进入高中的第一次月考中排名大幅下滑。压力大时曾哭着给母亲打电话倾诉,但母亲总是安慰:“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
小风经过认真总结后,发现问题在于他尚未完全摆脱初中的学习方式,常直接套用公式,未能深入理解推导与应用,“考后大部分同学只关注考试的分数却忽略了考试的本质,考试能帮助我们找到薄弱点,所以每一次的考试总结很重要。”
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每一分努力都会有回应。他靠“挤时间”来补短板:早起立即收拾寝室卫生、抓紧吃早餐,只为给薄弱科目多争取二三十分钟学习时间;不再死记硬背套公式,而是深入理解推导过程。日积月累,成绩逐步回升,到了高一第二个学期,从班级后段提升到中上水平,发挥最好的一次考到年级前十名。一张张期中、期末考试“一等奖”奖状,是他刻苦努力的最好见证。
小风的理想非常明确——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现实的困难却像一道厚墙。因为给母亲治病的原因,生活费和学杂费的缺口让这个家庭捉襟见肘。
小风说,除了亲戚们的帮助外,学校老师都很关心他,帮他申请了一些补助和费用的减免政策。镇村干部也关注着姐弟的情况,沙溪村妇联主席金红次告诉记者,村上为他新申请了孤儿补助,今后每月有1500元,同时也在积极向上级争取助学金。“一有符合的政策,我们就会第一时间为他申请。”文家市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孩子优秀且自强,镇上会尽全力帮扶。”
姑姑一直在帮衬这个家庭,但她本身也是单亲母亲,家庭压力很大,“现在生活费应该不成问题,但后续两年高中的学费和其他费用,还很吃紧。”
懂事的小风也不愿完全依赖别人,“在完成高中学业后,大学学费我会想办法去挣。将来,有能力了也会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如果您有意愿帮助小风,请联系本报热线83830000,或直接拨打小风姑姑电话19717316209。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3/94/1524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