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教学17年的学校,给学生们留下91封信
李老师的“最后一课”
9月1日,数学老师李秋平为官渡中学2305班学生上了“开学第一课”,这也是她在这所学校的“最后一课”。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谢鹏
9月1日,官渡中学,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陆续进入教室,迎接新学期的“第一课”。当数学老师李秋平走进初三2305班时,教室里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秋平缓缓登上讲台,这是她为2305班准备的开学第一课,也是她和这群学生们的告别时刻。
前不久,李秋平通过全市教师选拔考试进入城区一所新学校,这也意味着她将作别教书育人17年的官渡中学。“当初说好了要陪他们一起奋战中考,现在只能将接力棒交给新的老师。”李秋平特意为所教的2304班、2305班的学生写下了91封信,“纸短情长,惟愿孩子们不负韶华,前路灿灿。”
泪洒讲台
91封信诉不尽师生情
“离开大家,实在不舍!”打开精心准备的信件,李秋平声音有些颤抖,不安和紧张的情绪一如她初次站上讲台那般。
她在心里预演过无数次离别的场景,但“告别”二字说出口依然艰难。话音刚落,李秋平的眼眶早已潮湿。“我大学一毕业就到了官渡中学,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刻在我心里。”
今年7月,李秋平的儿子考上城区一所高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李秋平参加了全市教师选拔考试。7月16日,教师选拔考试结果出炉,李秋平进入城区一所新学校。当晚,李秋平一夜未眠。
“总觉得离别之际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当晚我就在网上下单购买了信封、信纸,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写了91封信。”李秋平说,写信时,学生们的脸庞一一浮现在脑海,泪水总在不经意间打湿了信纸。
站在讲台上,李秋平一五一十地讲述着这个暑假的经历,随后将写好的信件一一发放给学生。信封上的学生名字也是她亲手书写。信里有对学生的深情寄语,也有师生情的绵长诉说。
“与你们携手合作的一年,是我在官渡中学任教17年来最幸福的一年!”李秋平还写了一封给班集体的信件。她轻声朗读,将一年来与大家朝夕相处的点滴缓缓道来,泪水也顺着脸颊落下。
台下的学生们深受触动,用阵阵掌声向这位如同母亲般教导、爱护他们的老师表达敬意与感激。
“李老师不仅教会我们数学逻辑,还教会我们严谨和坚持的态度。”分别之际,2305班学生肖颖满含热泪与李秋平拥抱,向这位良师益友表达心中的感激。
走下讲台,李秋平收到不少学生的回信和为她创作的速写画像,“这将是我教学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情满校园
把知识和爱浇灌到每个孩子心里
平复心情后,李秋平向记者讲起她的教学生涯。
“我从小立志当老师,高考时5个志愿填报的全是师范类院校。”李秋平说,幸运的是,她考上了心仪大学,一毕业便来到官渡中学任教。
在数学老师的岗位上,李秋平一待就是17年。“我从不觉得单调乏味,和学生在一起永远都有新鲜感。”在官渡中学,李秋平不仅成长为骨干教师,还是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
谈及教学方法和心得,李秋平说最重要的是用心,“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你在关注他们,尊重他们。”
在官渡中学,李秋平以记忆力超群著称。新学期接触新同学时,她只要在班上点一次名,就能记住全班四五十个学生的名字。监考期间,她张贴一次考生的二维码,就能记住学生的名字和座位号。
“对于我以往教过的学生,我几乎都不会忘记,即使多年后遇到,我都能喊出名字,甚至还能回想起当年他的表现。”李秋平说。
在她心里,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班上学生家庭困难,她不但时常去家访,还会伸以援手。而面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她也总是不厌其烦开导,并想方设法帮助其树立信心。
即将升入大二的学生沈晴曾是李秋平的学生,“我初二时数学只能考50分,感觉考高中都没有希望,多亏李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我中考数学考了90多分,顺利考上了高中。”沈晴说,高中、大学遇到困难时,她时常与李秋平老师联系,“只要听到李老师的声音,我的心就踏实很多,感觉又有了力量。”
李秋平优秀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不仅获得学生们的赞誉,也得到了同事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她不仅教会我如何教书,更让我明白了怎样去做一名好老师。”年轻教师周宇说,李秋平的课不仅学生爱听,老师们也爱听,“李老师是我教师生涯的领路人。”
“李秋平老师是我校深受家长、学生、同事高度认可的优秀教师,学校祝福她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也将把李老师在官渡中学留下的宝贵经验、优秀教学方法发扬好,推动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官渡中学校长王彪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3/95/1525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