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师者如是丨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罗良:亦师亦友 三年陪伴 影响学生一辈子
2025-09-05 10:41:54 字号:

师者如是丨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罗良:亦师亦友 三年陪伴 影响学生一辈子

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师罗良:亦师亦友 三年陪伴 影响学生一辈子

05版教师节-3.jpg

语文课上,罗良组织学生就《〈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展开分组讨论。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

9月2日,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二2401班的语文课上,学生们在《〈论语〉十二章》的学习中展开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授课教师罗良没有进行单向讲授,而是穿行于小组之间,时而倾听,时而点拨。40分钟的课程很快结束,下课铃响后,仍有学生意犹未尽,围着老师继续探讨。

在学校,罗良被学生们亲切地唤作“娘娘”,这个既霸气又亲切的称呼,既与她名字中“良”字的字形读音相近,更源于她亦师亦友的陪伴。而在同事们眼中,身为教研室主任的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研达人”,不断创新教研方式,带领老师共同成长。

高中三年,要给学生一辈子的好影响

25年教学生涯里,罗良更像一位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朋友。

“老师要和学生互相启发、一起成长。”罗良将班级分成学习小组,用“即时评价”的方式调动积极性,让大家在协作中主动思考、共同进步。

罗良不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他们自主梳理和探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不简单强调摘抄积累,而是通过“记、联、用、辨、写”五步法,推动学生实现从思想、思维到语言的系统积累;指导学生编小说集、排练戏剧、开展家乡文化调研……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罗良尤其注重“会用”这一目标,她发现传统作文批改难以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便创新推出“升格式写作”,每次聚焦一个问题,从破题立意到论证逻辑,通过精准点评和个性化指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慢慢地,学生不仅爱上写作,更学会以文字表达观点、解决问题。在她指导下,多名学生在“叶圣陶杯”“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等权威赛事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真正实现了从“会学”到“会用”的跨越。

这份用心,也收获了学生最实在的认可,学校每年师德考核,罗良老师均被评为优秀,每学期学生满意度调查都是100%。

“教学生三年,要给他们一辈子的好影响”是她的教育追求。许多学生毕业后,仍将在她课堂上学到的“体系化思考、结构化建构”的思维方式运用于学习与工作中。

深耕教研,以共创合作推动教学改革

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未来。”这句话深深触动着罗良,也成为她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引。

如何让教研更创新高效,罗良有着明确的思路:“新课程改革后,老师也要成为学习者,教学方式的更新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发挥集体智慧。”

为了让教研活动真正助推教学,罗良将共创合作融入学校“学习中心”课堂改革,整合校内师资资源开展校本研修,倡导“备好一节课突破一类课”;同时,为破解以往教研“主题散、实效弱”的难题,她将教研组升级为“专题工作室”,每月聚焦一个教学难点设立主题,配套设计评价量表引导教师精准改进。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罗良对此格外用心,创新以项目化思维打造“青年成长营”,为青年教师定制多元研修项目。

去年7月,首个研修计划围绕“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展开,通过共读专业书籍、完成阅读任务、邀请专家讲座、举办说课竞赛,引导青年教师把阅读学习所得融入真实课堂设计,助力教师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罗良的教研改革并不止于校内,她不仅多次在全市各类教学研讨会上分享教研经验,还受邀前往浏阳多所学校开展教师培训。2023年,她主持的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启动后,将课题组的集体备课搬到云端面向全市直播,让优质教研资源跨越校际边界,带动更多教师成长。

从课堂上传道授惑的“引路人”,到教研中勇于革新的“先行者”,25年来,罗良始终扎根语文教学一线,在课堂实践与教研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突破,不仅点亮了学生的成长之路,更带动一批批教师携手共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