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浏阳引发热烈反响
今年,浏阳将扛牢粮食安全重任,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农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1.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7.3万吨以上。图为沙市镇高标准农田。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在这催人奋进的春天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持续聚焦“三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宏伟蓝图。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释放出重农强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烈信号。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公布后,立即在浏阳引起热烈反响。
2月24日召开的浏阳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浏阳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实施方案》。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聚焦农村安全饮水、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集中力量、下定决心、争取支持,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着力打造“千万工程”的浏阳样板。
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出浏阳好春光。2025年,浏阳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湘”村,加快创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农业农村力量。
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
端稳粮食安全饭碗
2月24日,春寒料峭,沙市镇河背村的育秧大棚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平整良田,选好良种,加固育秧大棚……“长沙市单产冠军”、种粮大户邓见加正在全力备战早稻生产,“看到中央一号文件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我们信心更足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安全底气更足。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浏阳市扛牢扛稳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1.3万亩,粮食总产量57.27万吨,粮食生产工作获长沙市通报表扬,在全省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作粮食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经验典型发言,并连续两年在“四高”试验示范区高产竞赛中夺得第一。2024年,浏阳共打造了3个粮食生产“四高”万亩综合试验示范区,分布在洞阳镇、沙市镇、北盛镇,共计4.5万亩。其中的千亩核心示范区位于沙市镇河背村,共计1890亩。邓见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四高”万亩综合试验示范区以高标准基础设施提升和地力培肥提质为基础,创新集成以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全程机械高效生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智慧田园数字管理为关键技术的水稻绿色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增产效果明显。
2023年,邓见加在长沙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晚稻高产竞赛中首次获得全市高产冠军,双季稻全年亩产达1332.9公斤。2024年,邓见加双季稻亩产达到1339.9公斤,蝉联“长沙市单产冠军”。从育秧工厂到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再加上良法配套,让种粮收益更有保障。
优选种子,备齐秧盘,备足肥料……在荷花街道南环村,种粮大户刘宗圣也在加快准备早稻育秧,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政府组织我们参加了粮食单产提升培训班,内容很实用,去年我们就通过更换良种,将水稻亩产提升了10%!”
根据部署,今年,浏阳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1.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57.3万吨以上,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0.3万亩以上、早稻集中育秧24.24万亩以上。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市农业农村局和农业发展事务中心成立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工作专班,负责抓实春耕备耕、核查生产面积和开展技术指导。
“中央一号文件承载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主任肖长春表示,接下来将以“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为目标,持续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高产高效模式推广力度,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多措并举促进稳产丰产。同时,聚焦粮食耕、种、收各环节,推进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推广绿色优质水稻面积4万亩以上,实现单产和品质双提升。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城乡融合的切入点。基于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与之不谋而合。
不久前,大瑶镇返乡青年小陈与一家花炮贸易公司成功签约,走上了短视频运营岗位,“以前找工作都要去大城市,来回奔波。这次招聘会就在家门口,工作的收入不错,还能陪伴家人。”在2月13日大瑶镇举办的“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上,80余家企业提供了2000多个岗位,涵盖花炮生产、造纸、彩印包装等领域,不仅为本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吸引了来自江西的“老表”们组团应聘。
作为浏阳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花炮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瑶镇作为花炮产业重镇,形成了花炮造纸、彩印包装、原辅材料、花炮机械、花炮生产、花炮贸易、花炮仓储物流以及花炮文旅的全产业链,涵盖超4.5万名相关从业人员。依托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4年全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万元,镇域内银行存款余额突破80亿元。
“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我们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划出了重点。大瑶拥有完整的花炮全产业链,在助力人民就业增收、经济向高攀新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大瑶镇党委书记潘定一表示,接下来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努力把这一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全面建成“全球烟花第一镇、湘赣合作示范区”,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赴美好生活。
文旅产业也是极具浏阳特色的富民产业。在文家市镇文家市村,每年来此参观游玩的游客超百万人次。“过去一年,通过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建设,极大地提升、改善了周边环境。”文家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伯平说,接下来计划引进运营公司,打造射箭、攀岩、露营等项目,将“流量”变“留量”,让游客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声音
持续聚焦“三农”,加快建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千万工程”的浏阳实践入选全省首批十大乡村振兴典型,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1.88亿元,新建美丽宜居村庄31个、梦里乡村片区1个……2024年,浏阳乡村振兴工作硕果累累。
2022年10月,浏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是长沙市唯一入选单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浏阳市委一号文件也将持续聚焦“三农”工作,为加快建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汇聚合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指引。”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斌表示,下一步将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守好三农“基本盘”。继续做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提高帮扶成效,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有效衔接底线,实现稳粮、稳地、稳增收;
二是抓好致富“牛鼻子”。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聚集区,擦亮特色小镇品牌;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三是绘好乡村“新图景”。稳慎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抓好村级债务防范化解,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发展增添动能;提升乡村建设品位,突出乡村运营管护,让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
“我们必将谨遵中央、省、市要求,加快建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农业农村力量。”李斌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6/69/1472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