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余名村民齐聚直播间
“新年第一聚”共话就业创业乡村发展
现场,村民们分享就业创业经验,并就乡村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杨花村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胡晓梅
“我们这样一个小山村,能做出什么市场需要的产品?作为普通村民,我们如何借助文旅的东风顺利实现就业创业?”“从产品到爆品,如何将元素变成流量,真正掌握流行的密码与钥匙?”对于很多人而言,新年第一聚多停留在日常的吃喝及闲聊之中。而在大瑶镇杨花书院,100多名村民的新年第一聚却是关于就业创业及乡村发展——
2月6日,由杨花村主办的“奋斗者·正青春”杨花第一届青年就业创业发展大会暨杨花青年就业创业赋能联盟启动仪式在杨花书院拉开帷幕。现场,特邀嘉宾和100多名村民分享就业创业经验,并就乡村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现场气氛“燃爆”的同时,还吸引了4000多名天南海北的村民在直播间实现了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与智慧融合……
线上线下
4000余位村民“抢话筒”,聊人生也聊理想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无论对于家庭还是个人而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尽力让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
2月5日,正月初八,对于传统文化悠久、人情味十足的小山村杨花而言,年的余味依然浓厚。杨花书院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春客”,几位特邀嘉宾和100多位村民开启了独特的“新年第一聚”。
杨花书院。资料图片
和普通的聚会不一样,就着一杯清茶,杨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良洪以主持人的身份开启了这次聚会的话题。在他身旁的三位嘉宾皆是在自己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本地人:张光亮是浙江省歪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东阳市牛七工业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张维是杭州衡禾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曾任世界500强集团慢病管理负责人;担任浏阳市杨花文旅首席执行官的胡兴,同时也是长沙麓山优师创始人兼董事长……
台下的听众们,则是来自大瑶镇杨花片区老桂新村、鑫和村、华园村、端里村、杨花村的村民。他们中既有在本地和外地发展的企业负责人,也有即将毕业或已经走上岗位的毕业生,还有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终身成长的乡亲……
如何端正择业观念,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如何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以备为将来的自己蓄势?……顺着话题,嘉宾们先是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创业经验,并就青年人就业创业给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
“杨花的文旅产业初见雏形,该怎么做出一份有特色的伴手礼呢?这方面需要一个思维活、视野高的带头人来引导发展。”“除了文旅外,如果引进相关联的企业,更能让村民们就近就业……”
这些年,随着文旅的热度不断“升温”,杨花书院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可如何才能让游客在村里多做一些停留,真正搭上文旅“致富”车?这给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出了一道新的考题。除了个人的发展,很多村民纷纷为村里的发展抛出话题共同探讨,线上线下一度出现了“抢话筒”的热闹场面。直播间更是不断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乡亲们,4000多名村民纷纷在线支招,热度节节攀升。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里的新春一聚,不仅打开了大家的视野,也为发展之路明确了方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原本我准备跳槽,这个聚会后,我决心先提升自己再等待更好的机会。”整整3个多小时,大家意犹未尽,不少村民都表示颇有收获,会更加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就业、创业问题。
话里话外
数十位“新乡贤”齐聚,共同探讨乡村发展
“2024年,我们不仅顺利举办了杨花书院竣工庆典和首届湘赣边乡村文旅节,启动了‘杨花书院公民自传收藏研究中心’的工作,同时《家在杨花》村歌首发、全网传唱,文化内核雏形初现。那么,下一步吸引了人气的杨花该怎么留人?”
人勤春早争朝夕。对于乡村来说,每个季节都不能辜负,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一年方能有好收成。
结束了杨花第一届青年就业创业发展大会暨杨花青年就业创业赋能联盟启动仪式后,晚上7点,刘良洪便和村里数十位“新乡贤”开启了又一轮的“新春茶话会”。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杨花,是一个从诗中而来的词,这个诗意般的词被用来命名了浏阳市大瑶镇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和白天的热闹不一样,夜晚的杨花书院变得十分安静。这座有着江南风格的四合院,静静地矗立在这个古老又优美的村子里。漫天的星光之下,远方是如黛的青山,近处则是追逐星辰大海的追梦人。
厚重文化的传承与沉淀,让杨花村的气质变得格外出众。杨花书院的落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寻迹一份独特的文脉与书香气。作为杨花“最红”的地方,杨花书院已经成了杨花人的精神地标——
和往年一样,杨花依旧将“文化兴村”当成了精神导向:2024年,不仅有33名新生考入大学,同时村里连续十四年举办免费暑期夏令营,受助学生达220人,并与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长沙学院、长沙医学院等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同时,村里与长沙定王台化龙池社区结对举办“城乡对接·村社互进”集市展和主题春晚,吸引长沙市60余个村社区参加;值得一提的是,杨花村去年还成立了杨花文旅公司,引导多名本村优秀大学生回乡创业,积极探索“书院+非遗+研学”文旅融合新路径,发展夏布制作、古琴斫制等非遗项目,打造“望乡里”土特产品牌,助力村级集体发展壮大,由此获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多个单位和媒体的点赞与报道。
“一连两个聚会,不仅仅是聊聊人生和理想,我们之所以要筹备举办这个青年就业创业赋能联盟和新春茶话会,不仅仅是为了联动成功企业家、学者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与杨花片区的青年进行深度交流,提供一些就业创业的机会与经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在这种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提升乡亲们的认知,激发对生命、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最长远的目标是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创造属于杨花人真正的幸福感……”
尽管杨花书院声名远播,这张乡村文化名片越来越亮,但刘良洪表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青年联盟”的圆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世界与自身认知的提高才能真正让杨花这个小山村长久保持生机与活力。而新春茶话会上的思想碰撞,将让乡村在真知灼见中得到“起飞”,做到真正的“心里有花开,人间春常在”——“家在杨花”,让杨花不仅仅是杨花人地理意义上的家乡与故乡,还应该是更多人的精神故乡。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6/90/1468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