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磨一曲,大型交响组《浏阳河之光》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奏响
3月21日晚,大型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激荡的旋律全景展现浏阳河悠久厚重的人文历史与三湘大地当代气象。王晓飞摄
浏阳日报讯(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胡晓梅)浏阳河有九道湾,一湾一故事,一湾一神奇。古韵、乡愁、红色故事……当它们以音符的形式呈现,古老的浏阳河澎湃出一部动人的交响曲。3月21日晚,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联和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湖南省重点文艺项目——大型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奏响。
随着磬奏出一声悠远宫音,古琴流淌出舒缓的旋律,作为整部交响乐的切入音,一段浏阳古乐将现场观众带入远古的意境。当大家沉浸其中时,熟悉的民歌《浏阳河》曲调巧妙衔接,将观众再次拉回到现实,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交响组曲《浏阳河之光》由“序”“主体部分”和“尾声”三大块组成。其中主体部分分为“古韵·神奇九道湾”“追忆·秋收起义往事”“筑梦·新时代礼赞”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用旋律描绘了浏阳河的古老风韵,展现其秀美神奇,令人心驰神往;第二乐章以五个乐曲展现了秋收起义的壮烈场景,战火纷飞的旋律将听众带回湘赣边烽火硝烟的激情岁月;第三乐章则以四段充满时代气息的乐曲,将世界音乐语言与民族旋律巧妙融合,描绘出浏阳河两岸乃至整个三湘大地的蓬勃新貌。
值得一提的是,尾声《新时代礼赞》以浏阳烟花在世界各地绽放异彩为切入点,把朵朵烟花比作是对新时代的礼赞,抒发浏阳儿女“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满腔豪情。尾声主题曲《浏阳河之光》以国际范的音乐语言,展现了浏阳儿女迈开坚实步伐,朝着新的征途高歌猛进的奋进姿态。
“《浏阳河之光》看点十分丰富,它是第一次用纯交响乐的形式,史诗般呈现母亲河——浏阳河流淌着的无上荣光,讲述浏河两岸不朽的红色故事;也是第一次将浏阳古乐和客家山歌等民族民间音乐搬上交响乐舞台,实现浏阳和长沙本地地域音乐与交响乐的跨时空对话;古琴、古筝、排箫等民族乐器在多个乐段中广泛运用,实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融合……”现场,近千名观众沉浸在浏阳河的交响之美中,纷纷表示这是一个独属于浏阳河的美好之夜。
《浏阳河之光》由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邓东源创作,由一级指挥、著名湘籍指挥家肖鸣指挥,长沙交响乐团和湖南民族乐团担纲演奏。1995年,邓东源作曲的《又唱浏阳河》流传全国,从那时起他便一直想写一部交响乐歌颂浏阳河。此后,邓东源倾注了30年心血,九易其稿,精益求精创作了《浏阳河之光》,希望“以交响组曲的形式讲好浏阳河的故事,让浏阳河更好地走向世界”。2023年2月,《浏阳河之光》在湖南大剧院首演,被列入湖南省重点文艺项目,纳入“雅韵三湘”巡演系列活动,受到各界赞扬。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7/61/1482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