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女职工改装8平方米宿营车
自驾上万公里,追寻车轮上的诗与远方
李山承将8平方米的商务面包车改造成“移动的家”,累计自驾行驶上万公里。记者潘舒敏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在浏阳河畔的露营地,一辆改装过的绿色商务面包车飘出阵阵咖啡香。54岁的李山承正坐在车内的折叠桌前研磨咖啡豆,这位来自河南南阳的退休女职工,花了4000元将8平方米的商务面包车改造成一个“移动的家”,累计自驾行驶上万公里,将“车轮上的生活”过成了现实。
退休之后开启上万公里长途自驾游
“十二三岁时,我就跟着姐姐骑车二十里路,背着军用水壶,带上烧饼、咸菜去野炊,那种自由刻进了骨子里。”李山承说,她对自由出行的向往早在童年就已生根发芽,经过几十年的酝酿,终于在退休后破土而出。2023年4月,时年52岁的李山承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彼时,她刚退休两年,父母已安享晚年,女儿也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仿佛被‘松绑’了。”李山承笑着说。就这样,她告别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第一次当起了“甩手掌柜”,开启向往已久的自驾游生活。
李山承的旅游路线根据季节而定。“一年中,我有近半年的时间在路上。”李山承介绍,2023年夏季,她从家乡南阳出发,一路途经洛阳、济南,最终抵达呼伦贝尔,在那里,她尽情体验骑马的乐趣,品尝鲜香的手把肉;待到寒冬来临,她又调转车头南下,去年冬季以来,她先后到达深圳、广州、漳州、潮汕等地,在温暖的南方城市感受市井烟火,“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去博物馆和农贸市场转转,这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最好的方式。”
这次来到浏阳,李山承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在浏阳生活的近20天里,她结识了一名热情的本地朋友。朋友不仅带她逛了博物馆、谭嗣同故居,还带她品尝了最有名的蒸菜馆。当她看到浏阳那绚丽多彩的烟花时,更是由衷地感叹:“浏阳的烟花真是太美了,让人难以忘怀!”
在旅行方式上,李山承常常随性而为。“我从不为赶路而奔波,也全然不在乎时间的约束,每次出行,开启导航,就随着心意,走到哪算哪。”李山承表示,通常情况下,她早上8点出发,中午12点就找个地方驻车,吃午饭,随后小憩片刻,养精蓄锐,下午2点左右再出发。
两年多来,李山承累计自驾行驶上万公里。这段旅程让她的性格更开朗、心态更年轻。从只会在网络平台做攻略到直接搭讪本地人,“我现在跟谁都能聊几句,变得很‘社牛’。”李山承表示,“这种感觉,让我忘记时间,像是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
旅途中,最让她感动的是处处遇见的善意。“刚开始时,我和女儿都担心安全问题。”李山承说,但在这两年里,潮汕小哥特意为她做的海鲜粥、驴友带她实现人生中第一次赶海……这些温暖的相遇让她由衷感叹,“人心特别暖。”
在八平方米的宿营车里过着极简生活
考虑到性价比和灵活性,在规划自驾之旅时,宿营车成为李山承自驾游的首选。“我的宿营车是由一辆普通商务面包车改造而成的,车内面积8平方米,改造费用不到4000元。”李山承表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严格遵循交通法规的前提下,车子完全依照她的生活习惯进行了精心设计,足够应对日常生活。”
身高1.58米的李山承,在改装车子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床铺。她将驾驶座后排的座椅和后备箱打通,打造出一个长约1.9米、宽约0.85米的空间用来休息。“将后排座椅放平,加装一个可折叠的木质背板,在上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乳胶床垫,再盖上一床薄薄的棉被,睡起来很舒服。”李山承介绍,不需要用床时,只要简单折叠起来,它瞬间就能变身为一个舒适的沙发,配合驾驶座座椅背后加装的折叠桌板,既能充当早餐时的咖啡台,也能成为雨天的临时厨房。
收纳柜也是一大亮点。李山承在床尾和靠近车门处打造了两个简易的木柜,上面按区域摆放着调味料、护肤品、化妆品、药物、烧水壶等各类生活必备品,令记者惊讶的是,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还放置着简易的咖啡设备、全套茶具、书籍等附加生活用品。
“书籍于我而言,就像是一座心灵的避风港。长期旅途中,我都会携带几本书,孤单或无聊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李山承表示,读自己喜欢的书,再泡一杯茶或煮一杯咖啡,别提有多舒心惬意了。
车窗区域同样经过了李山承的巧手改造。除了加装了遮光帘和百叶帘,她还安装了一层防蚊纱窗。李山承介绍,这样既能保证车内透气、避免蚊虫侵扰,又能让她躺在车里欣赏窗外风景。“去年我驻营在一个湖边,打开窗户就能直面大海,好像住进了湖景房,体验感特别棒。”
此外,李山承还增加了一个车顶行李箱,里面收纳着她的各种生活物品:帐篷、户外桌椅、锅具和柴火盆等。
谈及未来,她早已规划好路线:2025年夏天自驾至新疆,冬天探索广西。“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开下去。车就是我的翅膀,带我去看更大的世界。”
记者手记
车轮上的自由,一场与年龄无关的追梦之旅
当不少同龄人在活力四溢的广场舞中尽情舒展身姿、享受悠闲日常时,54岁的李山承却走出了另一条精彩的道路。她用亲身经历证明,自由与年龄无关,只要心中有梦,生活便有无限可能。
“感觉人生从52岁才开始。”李山承轻描淡写地说出这句话,语气中带着云淡风轻的笑意,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退休前,她是千万普通职工中的一员,过着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当她从职场“松绑”后,并没有选择安逸地“躺平”,而是将前半生积蓄的渴望化作动力,向着远方出发。这份勇气,比远方本身更加珍贵。
她的宿营车像一座移动的乌托邦。不到4000元的改装费背后,藏着诸多巧妙的设计,8平方米不到的空间被赋予了多重功效,极简的风格让她回归了生活的本真。对她而言,真正的财富,是旅途中结交的朋友、观赏的风景和无限的自由。
李山承的经历是绝大多数人不曾拥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遥不可及。或许,我们真正缺少的,从来不是“诗和远方”,而是像她那样面对未知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8/51/1487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