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今年种植油菜超48万亩,打造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浏阳日报讯(记者张可夫)浏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省综合油料大县,近年来大力推行“稻油”“稻稻油”轮作,鼓励和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油菜,将冬闲田变为“增收田”,每年种植油菜面积超48万亩。
达浒镇椒花新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集中成片种植了千亩油菜,每年接待赏花观光游客10万余人次,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时下,椒花新村的千亩油菜花田已褪去金黄色的外衣,换上绿色的新装。“花期过后,油菜该结籽了,今年的油菜长势旺,预计产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浏阳市华敏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华清的话语中满是期待。
这样的春日美景背后,离不开科学精细的田间管理。油菜盛花期也是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不及时防治,有可能导致油菜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为抢抓油菜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今年3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无人机“一促四防”统防统治作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植保无人机宛如一只只灵动的“钢铁蜻蜓”,穿梭在油菜田上空,将药雾均匀地施向田间。
何为“一促四防”?市植保植检站站长张再仁介绍,“一促四防”技术就是通过精准配比硼肥、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杀菌剂和新型杀虫剂,一方面及时给油菜补充营养元素,另一方面构建起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早衰、防高温催熟的四道“防护网”,确保油菜稳产高产。
与此同时,良种良法配套与机械化生产也让油菜花开得更艳。近年来,农业部门每年都会在椒花新村开展新品种示范试验。
“今年我们选取了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的38个品种,目的是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的油菜新品种,促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市农业发展事务中心粮油部副部长王杰介绍。
“现在我们主栽的品种是湘杂油787,不仅产量比一般油菜品种要高,抗逆性也更强。”汤华清说,如今合作社油菜种植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不仅配备了专业油菜收割装置,还启用了集“旋耕、分厢、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六位一体的机械化播种机,大幅提升油菜生产综合效益。
油菜花不仅是农民增收“金种子”,更成为乡村旅游“打卡点”。“每年花期我都会来,现在周边农庄、民宿越来越多,体验感也越来越好。”来自长沙市区的游客周女士赞不绝口。
近年来,达浒镇深挖“赏花经济”潜力,打造了冒险岛、非遗油纸伞工厂、古街等旅游区域,积极探索“农业+文旅”“非遗+文旅”“研学+文旅”等产业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油菜花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8/51/1487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