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围山榨笋
2025-04-21 09:43:04 字号:

围山榨笋

04、05版走读浏阳-3.jpg

新鲜的笋子被制成方便储存的笋干,倍受市场欢迎。

若瑜

“这是传说中的石头弹射器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我来到大围山脚下一家曾经“结对”的农户家。老熟人老吴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带我来到一个宽敞的地坪。我一眼瞧见旁边的几个大木箱子,上面像炮管一样分别伸出一根长木头,尾部有绳索吊着几块麻石,好像随时可以弹射出去。

老吴介绍,“这是利用杠杆原理榨干竹笋的水分。木箱子里装满了焯水沥干后的竹笋,上面用盖子盖紧,中间横一根粗木棍。这头用铁丝缠在纹丝不动的底座上,那伸出的长长一头吊石块,两头受力便向箱盖产生压力,竹笋的水分被慢慢榨干析出,个把月就基本上榨得差不多了。”

原来如此!这看似简陋的木质器具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是做什么用的,也不晓得最初的发明者是谁。但其中蕴含着的力学原理,折射出靠山吃山的先人们的朴素智慧。

“走,我们先去挖笋。”老吴扛起一把锄头,领着我沿狭窄崎岖的山路向竹林走去。“挖笋首先要找笋,竹笋长得很快,晚上来甚至可以听见拔节后笋衣脱落的声音。那些笋壳黑黑的、已冒出地面一两尺的笋已经老了,口感不好,最好的是那种刚从松软的泥巴里钻出来的黄芽笋。”我们在竹林里寻找着,不时被芒草荆棘刮到,火辣辣地疼。在一堆黄土旁,我们发现一蔸刚顶破泥巴、露出尖尖角的竹笋。老吴抡起锄头,将笋周边的黄泥巴一锄一锄、小心翼翼地扒开,一根体型粗壮、竹节很长的笋便“露出庐山真面目”。继续挖,一直挖到竹笋底部现出根须和圆斑点为止。然后老吴高高举起锄头,用力一锄一抠,一根又白又壮的竹笋“出土”了。

就这样,我和老吴交替着挖,一共挖了上十蔸笋。老吴不愧是大山的里手,身手敏捷,看不出丝毫的疲惫,而我早就累得腿发软。于是,我们便打道回府,回去一起煮笋。

剥开笋壳,露出白白嫩嫩的笋肉,闻一闻,一股竹香沁人心脾。老吴说最鲜嫩的笋指甲可以掐进去,我试了一下,笋肉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接下来是切笋,先切掉笋蔸子,然后手举刀落对半开,笋肉便“唰”的一声一分为二。用干柴烧开一锅山泉水,将笋肉一片一片地码放在铁锅中,蒸煮两三个小时,使其充分地享受“热水浴”。水气缭绕,竹香四溢,柴火正旺,锅中“咕噜咕噜”的水泡声,和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在静谧的小山冲荡漾、回响。

焯完水的竹笋冒着热气,老吴将它们装进箩筐,然后用泉水冲洗,冷却。等沥干水,笋肉已经变软,便进入下一道关键工序——入箱压榨。老吴将笋肉一一摆进木箱子,然后用木棍和盖子将它们压紧。最后上木杠,压石头,便可暂时歇口气,只需慢慢地压榨了。

压榨需要一个月之久,其间吊着的石头会垂落到地面,需要调高木杠四五次。结实的木箱子不惧风吹雨淋,里面已经“躺平”的笋肉日渐平薄,大概压到一指的厚度,便乖巧地等待开箱暴晒的那一天。开箱是个简单活,但晒场一定要宽敞,日子一定要看准,一定要太阳连晴五天的好天气,要晒得笋干上显现“白霜”为止。两三天会晒不干,而且中途不能突然下雨,一下雨淋湿了笋肉就会发霉,前功尽弃。100斤鲜笋大概能晒出5斤笋干,所以,晒笋干也是个人努力、天帮忙的农事。

山里人挖笋看似简单,其实真不容易,因为笋多且量大,山路崎岖,担回家需要强劳力。不过山民有智慧,一般挖出竹笋后会就地剥开扔掉笋壳,减轻运输途中的压力。

冬去春来,大围山的杜鹃花即将陆续绽放,山中竹笋生了一茬又一茬。山货出山,榨笋晒干后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泡发切丝,经烹饪后端上寻常百姓的餐桌。墨鱼瘦肉笋丝是浏阳蒸菜“十大碗”之一。“每年有不少城里人到我家来买榨笋呢!笋子还可以浸泡做酸笋,笋壳可以做一些食材的外包装,还可以做器物垫子。这漫山遍野的竹笋只要合理采伐,便可以提高附加值,真正不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老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