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彬(右四)给农户们讲解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技术要领。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
4月23日,市烟草专卖局农技人员来到达浒镇麻洲村的蔬菜基地和大围山镇楚东村的水果公园,开启了一场生态防治的实践之旅。
经过农技人员现场培训讲解后,一株株经过特殊处理的烟苗被栽种在蔬菜、果树旁。几天后,这些烟叶表面的“黑点”将孵化出蚜茧蜂,对危害蔬菜瓜果的蚜虫进行围猎,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
“这种技术最初应用于烟田,随着技术的成熟,近年来我们将其推广至全市的大农业生产领域。连续几年,我们免费发放携带蚜茧蜂的烟苗、菜苗,帮助广大果农、菜农减轻田管负担,提高农产品质量,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虫治虫
蚜虫治理有了新路径
在农业领域,防治病虫害是一门“必修课”,而蚜虫无疑是格外让农户头疼的一种。它繁殖快、危害重,且“不挑食”,对桃树、茄子、辣椒、玉米、花卉等农作物都有较大威胁,更是传播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的主要媒介。
“别看蚜虫个头小,闹腾起来一年的收成都要打水漂。”种植桃子多年的农户钟林高对此深有感触。“使用农药虽然见效快,但容易农残超标,成本也高。”
如何“克虫制胜”?市烟草专卖局另辟蹊径,想到了蚜虫的天敌蚜茧蜂。
市烟草专卖局官渡烟草站副站长龙大彬介绍,蚜茧蜂是蚜虫的寄生性天敌,体长仅有0.8—2.6毫米。被蚜茧蜂寄生的蚜虫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会逐渐僵化死亡,从而达到消灭蚜虫的效果。
“你们看,这些烟叶上密集的黑点就是‘僵蚜’,几天后它们就会羽化成蜂,继续寻找田地里的蚜虫,达到持续控害的目的。”龙大彬介绍,发放的烟苗只是蚜茧蜂的一个载体,根据需要,还可以在茄子苗、冬苋菜等众多农作物上繁育蚜茧蜂。
他提醒农户:“大家要注意,蚜茧蜂也是一种生物。把携带蚜茧蜂的烟苗领回去后,要选择晴朗的天气种下,放蜂前后3天不能施用化学杀虫剂,释放区域也不能安装杀虫灯。”
“效果非常好,一亩地种上3到5株,蚜虫数量就会显著减少。”在大围山镇楚东村种植桃子的曾庆平介绍,他连续几年都前来领取携带蚜茧蜂的烟苗,如今自己的桃林有时还能看到蚜茧蜂种群,相比前些年,他的农药费用减少了2000元左右。
双向奔赴
“烟叶+”让大农业成一家
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近年来,市烟草专卖局在绿色防控技术上持续发力,除了采用蚜茧蜂“以虫治虫”,还在全市烟叶种植中推广性诱捕器、向日葵隔离带等绿色防控技术。
“有些烟农本身也是菜农、粮农,他们见这些技术在种烟过程中好用,于是也在种粮、种菜中加以应用。无论是种烟还是种粮,本质上都是农业,很多技术是相通的、互补的。”龙大彬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好处多多、前景光明。“以蚜茧蜂为例,前几年在推广时,有些果农还有些抗拒,认为蚜茧蜂会侵害果树。但如今,大家的观念已经完全转变,因为看到了效果。”
近年来,市烟草专卖局紧扣“国之大者”的粮食安全命题,在做好烟叶生产工作的同时,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全力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和绿色防控技术,并实现烟苗大棚、烤房等烟基设施的共享。
“育完烟苗后,早稻苗无缝衔接,马上可以进棚培育。”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浏阳各大烤烟工场,开放烟叶育苗大棚给水稻育苗早已成为惯例。两者育苗时间正好错开,大棚实现共享,设施实现共用,进一步发挥了烟基设施的价值。
遇到紧急情况,烟叶烤房同样可以用来烘烤稻谷。“去年我市降雨较多,稻谷收上来后,烘烤房排起了长队。为了避免稻谷发霉,我们紧急抢修、清理烤房供农户使用,帮助农户及时把稻谷烘干。”市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树立“多业融合、协同共生”的导向,全力推进粮烟深度融合,为助力粮食生产安全、农民致富增收贡献力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8/69/1490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