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母亲的告别——90岁英雄母亲千里奔赴,只为见离家46年的英烈儿子一面
2025-04-03 08:21:44 字号:

母亲的告别——90岁英雄母亲千里奔赴,只为见离家46年的英烈儿子一面

母亲的告别

从湖南浏阳到广西凭祥

90岁英雄母亲千里奔赴

只为见离家46年的英烈儿子一面

01版封面-11.jpg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实习生胡晓梅

在这漫长的一生中,唐招连心里有过很多次与儿子相见的情景:67年前,他在襁褓里嗷嗷待哺,她的脸上则满是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匆匆,他是乡野里疯跑的少年,她则是宽严相济的母亲;他21岁的时候,部队来招兵,她看着他的背影坚定而有力,满眼的不舍;而今,再相见,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1岁,而她已经年过九旬,千里迢迢从湖南浏阳奔赴广西凭祥,只为时隔46年的第一次相会,也是来和他做最后的告别……

时间总是向前流淌,而告别,则是我们漫长旅途中必须学会的一课。3月21日—23日,浏阳枨冲镇牙际山村90岁的英雄母亲唐招连远赴广西凭祥为英烈儿子胡阳生扫墓之举,让人唏嘘不已,亦是感动不已。母亲的怀念,日月可鉴;母亲的告别,感天动地……

归去来兮

最亲不过是故乡的一捧土

闭上双眼,任由泪水肆意流淌,千万次与儿子相遇的情景在唐招连心头萦绕。

在一片密密麻麻的墓碑中,她第一次靠近那个熟悉的名字,目光久久地定住了,身体却是一下就瘫软下来了。那一刻,她沉入静思,整个世界里只有她和儿子。

04、05版民生深读-5.jpg

46年了,生活日新月异,世事也在不断地改变。不变的,唯有照片上那张依旧年轻英俊的脸庞。每每在梦里,他都会微笑着朝她走来,一声“妈妈”叫得她久久不愿醒来。

如果他还在,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他会身着戎装披着红花,英姿飒爽地退伍归来?随后,如平常人家的儿女一样结婚生子,一家人过上幸福而平淡的生活?又或者,他有了大出息,走南闯北、意气风发……总之,他都会是自己满心疼爱的那个大儿子。

但是没有如果。46年前的1979年1月,他火速应征入伍,随着大部队出发去远方。3月,便在一场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享年21岁。直至数月之后,她才辗转收到了他牺牲的消息,泪水打湿了无数个黑夜,也浸润着这漫长的一生。

如果爱是一道选择题,她还是会将自主权交给儿子……

收回思绪,她回到了现实——这里是千里之外的异乡,位于广西凭祥的南山烈士陵园。和儿子一样长眠在此的,还有600余位烈士。

点燃香烛,一缕缕青烟从香炉中袅袅升起,宛如一座无形的桥梁,似乎在连接着人间与天堂。墓碑之前,祭祀的食物除了儿子生前来不及细品的瓜果外,还有一碟翠绿的青团——这是当地老百姓听闻老人要来祭扫特意准备的。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个包裹着泥土的红布包和一个装满清水的军用水壶。这两样东西,都来自千里之外的故乡浏阳。泥土是从老家附近取的,被细心地捣成了微小的颗粒;而水壶里的清水,则取自于生生不息的浏阳河。

最亲不过故乡土,最甜不过家乡水。家乡的泥土和水,被庄重地撒在了儿子的墓前,寓意着家乡的山环水抱,也寓意着那份来自于母亲和家乡亲人绵延不绝的爱。

揭开墓碑上的红布,见到朝思暮想的儿子的那一刻,积压在心中多年的思念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

“崽啊,妈妈应该早点来看你……”一开口,这位90岁的老母亲的声音里迸发的是46年来胸腔中蓄满的遗憾,更是满眼满心的心疼。她遗憾,遗憾自己没有早早来看望他,没能好好告别。她亦心疼,心疼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1岁,更是无法将他“带”回家。漫长的人生之中,生死于她自己早已不再是回避的话题了:“原谅妈妈,可能这是最后一次来看你……”

瘫坐在地上,白发苍苍的她早已泣不成声,在儿子的墓地旁停留了大半个小时,尽情倾诉着46年来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或许,对她来说怀念与告别都不是结束,而是重新连接。

置身其中,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与泪目。

悲歌可当泣,远望可当归。生前,他带着对故土乡景的深深眷恋踏上战场;今天的他,仍长眠于异乡土地之上,仅余忠魂供人追忆!

归去来兮,魂牵梦萦是故乡。

长眠常念

魂牵梦萦是异乡的一方土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从枨冲牙际山到浏阳城区,从长沙南上高铁经广西南宁转车至崇左,再坐汽车抵达凭祥。这1150公里的路程,沿途是绵延不断的高山深谷,穿过明暗交替的隧道桥梁,跨过一座座山川与河流。车窗外,宜人的风景不停在眼前出现又消失。

04、05版民生深读-7.jpg

90余年来,唐招连和众多农村老太太一样,几乎未曾出过远门。11个多小时的车程,来不及欣赏风景,也无心欣赏风景,母亲的眼里这条路只有一个目的地——位于凭祥市凭祥镇南山村二山街观音山上的南山烈士陵园。

心知自己是第一次也或许是最后一次来看儿子,唐招连的心无法再像平日一般从容。3月22日,前一日舟车劳顿的她却在凌晨5点醒来。简单准备后,等的就是这一刻。

尽管脚步不再矫健,但这里却是她心心念念盼了几十年的地方,也是往年儿女来扫墓时讲了一遍又一遍的地儿。异乡的土地,陌生,但是勾连起了她和儿子的联系,也承载着她对儿子无尽的思念。长眠在异乡的儿子,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春天的阳光和煦而温情,投射在烈士陵园之中。进入陵园,中间是一条绿树成荫的水泥路,路的尽头是纪念雕像广场,屹立着一组解放军和民兵的半身纪念雕像,纪念雕像下方刻有“先烈千古”四个大字,象征着军民携手共同保卫边疆。

再往后走,便是一排排英烈墓碑。透过那些短短的英烈简介,这一个个名字,让人感到既亲切又感伤——陈姓、王姓、郑姓、罗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籍贯:中国。从出生到牺牲,他们的生命是那么的短暂而热烈。他们应该都像自己的儿子一样,都有过值得记录的壮烈人生,也都是父母时刻惦记的心头肉。

04、05版民生深读-6.jpg

陵园左边的第四排,是湖南英烈专区。每一方墓碑上方是一面鲜艳的红旗,墓碑之上,红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墓前,有燃烧过的香烛,一看便知道平日有人代为祭奠过。

“胡阳生烈士,湖南省浏阳县青草乡车关村人,1979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53569部队战士,1979年3月牺牲,终年21岁,追记三等功。”鲜红的五角星下,短短几行字的简介,衬着那年轻英俊的照片,让人无尽悲伤——他,也曾平等地享有过春天。

青山埋忠骨,鲜花祭英魂。从湖南浏阳到广西凭祥的这条路,这几年,胡阳生同母异父的弟弟周方其和妹妹周爱芝几乎每年清明时节都会走上一趟。

“起先并不知道具体的埋葬地,后来一名在广西工作的亲友多次寻访后才知道他葬在这里……”自从数年前得知准确方位后,周方其兄妹俩便年年前往广西扫墓。因身体缘故无法同来祭扫的母亲,每逢年节都会在桌上多摆一副碗筷,等待儿子的英魂归来。

作为女儿,周爱芝心疼母亲,却也理解母亲。她幽幽地感叹:大哥的离开,在母亲心里好似缺了一块的拼图,在某些时刻令人感到人生如梦,怅然若失。但这一碗饭的仪式感,就像回到了童年时刻的老房子,有熟悉的饭香,而那个人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还会再次回来……

“谢谢有你们……”眼角噙着泪,唐招连不停地对身边的志愿者表示感谢。

这一生,她很少麻烦别人。可为了这一次祭扫,以浏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首任会长黄文辉为首的志愿小分队不仅全程陪护,而且启程之前浏阳市优抚医院还为她评估了身体健康状况。一路上,沿途的列车员和列车长得知她的英烈母亲身份后,都以最高礼遇给予了最贴心的照顾。而到达广西凭祥之后,当地的志愿者再次接力陪同,并连夜众筹了一小笔钱以表心意……

她深知,这一路的温暖陪伴,是源于儿子。那些温和暖心的语言,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互动;那些真真切切的帮助,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赠予,更关乎精神,是融入中国人血脉的家国情怀。

这世间的每一场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今生。离别与相逢,等在下一个轮回。

你长眠,我常念。对于一位母亲而言,在她的心里,从此这一方魂牵梦萦的异乡土地将不再陌生。

碧血丹心

永远忠诚于脚下的这片国土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短暂的祭扫行程结束后,唐招连回到了老家枨冲镇。她的故事,再次传遍了这个不大的小山村。

在出发之前,早有讲究的乡邻自发地送去香烛。或许,他们已经不太记得那个名叫“胡阳生”的后生长什么样子了,又或许他们也并不清楚那场自卫反击战有多惨烈。朴素的内心所敬重的,只是一位英雄的儿子和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得知她回家,乡邻们再次来看她,听她讲述一路的经历,也陪同她一起回忆往事——

在当地,唐招连无疑曾是妇女中的佼佼者。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在娘家当闺女之时,优秀的她便经过层层考验光荣入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村里的女民兵队长,无论是生产还是其他活儿,都事事冲锋在前。

后来,她结婚了。随后,洞庭湖畔唱响了修堤的号子,丈夫和很多人一起前往洞庭湖修堤。秋风吹来丝丝凉意,也带来了噩耗——丈夫不幸染上血吸虫病。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这种病极为凶险。染病后,丈夫被紧急送回浏阳救治,但仍不幸逝世。而此时,唐招连腹中的孩子才六个多月。

八月,丈夫离世;十月底,儿子胡阳生呱呱坠地。

一边是新婚不久便离世的丈夫,一边是还未出生就失去父亲的婴儿。来不及悲伤,唐招连在发送丈夫上山后便独自抚养起了儿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家家皆是生活窘迫。因悲伤过度的她没有奶水,就将省下的一点大米磨成米粉,成了抚养儿子长大的口粮。

胡阳生四岁时,她经人介绍改嫁到牙际山村。为了给前夫留下血脉,孩子则留在胡家,交由叔叔婶婶抚养。尽管与母亲面临分别,但血浓于水的亲情却未被距离冲淡。这之后,胡阳生经常步行十几里山路来到牙际山村看望母亲。而母亲从牙缝里省下的那一点红薯饭,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多的一丝甜蜜。

寒来暑往,他来来回回跑了十多年来看望她,而她也追在身后一再叮嘱他的衣食住行。这相送的场景,至今无法忘怀。

“你们回去吧!不要再送了!”1979年,21岁的胡阳生响应祖国号召,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母亲唐招连带着他同母异父的弟弟来送行,与亲人告别之际,那声音格外响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敢。身后,母亲和弟弟早已泣不成声。

部队开往广西后,胡阳生被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165师493团2营6连,与文家市镇的幸存老兵蔺万永成了同一个连的战友。1979年2月17日,自卫反击战打响。随后,胡阳生所在的部队率先攻打438高地。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胡阳生所在的排发起冲锋时,他不幸被一发炮弹击中,巨大的冲击力和飞溅的弹片,让年轻的生命就此定格,胡阳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由于通讯极为不便,直到两三个月后,唐招连才从村干部那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

“那么年轻的生命,那么鲜活生动的脸,那个场景一生都忘不了……”碧血丹心,只为了忠诚于脚下的这片国土。至今,提及这位牺牲的战友,蔺万永仍忍不住泪水涟涟。

讲述完儿子的故事后,唐招连的眼泪一如决堤的河流,汹涌而下,让人不忍面对。

“我的儿子牺牲了,可是他保卫了祖国,他是光荣的……”平稳了情绪之后,这位英雄的母亲坚定地说道,她的眼睛看向了门外的小路,仿佛在等待他的归来——

她眼前,春天又回来了,一切都在回暖,重新迸发出欣欣向荣的生机。

志愿者感言

这是一次我为之骄傲与荣幸的志愿活动

黄文辉

从广西凭祥回来已经很多天了,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陪同英烈胡阳生90岁高龄的母亲从湖南浏阳去扫墓,这对于做了多年老兵志愿者的我而言,仍不失为一个大事件。背后的点点滴滴,格外让人感动,也让我自己为之骄傲和荣幸。

这些年来,我做的志愿工作之一便是拜访老兵及其家属。拜访胡阳生的母亲唐招连,我发现她虽然年过九旬但依旧耳聪目明,最重要的是,她的言语间流露的都是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当我问及她有什么心愿与遗憾的时候,老人家说很想去广西扫墓、见儿子一面,这是她藏在心中46年的想法。

年过九旬,行程千里……如果这是一次普通的祭扫,我也许会犹豫。但看到老人家眼里渴望的眼神,我还是坚定地答应试一试——因为自己当过兵上过战场,所以我深知这份托付的沉重。

前期,除了查找胡阳生的相关资料,联系浏阳、凭祥两地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外,我还上门拜访了文家市的老兵蔺万永,他是胡阳生同一个连幸存的浏阳籍战友。也是从蔺老那里,得知了部队的番号以及胡阳生当时牺牲的情况。

3月21日,我和唐招连的亲友一起陪着老人踏上了去往广西的行程。让人感动的是,无论是从长沙到南宁,还是从南宁转崇左的高铁上,列车员和列车长知道这是英烈的母亲后,都给予了最高的礼遇进行照顾,到达广西凭祥之后当地的志愿者又接力陪同,还众筹了一小笔钱送给老人以表心意……

短短的三天行程,1150公里的距离,祭扫活动顺利进行,大家平安归来。而我关于此次行程拍摄的视频,浏览量最高的达到了1000万余次,让更多人认识并关注了这位了不起的英雄母亲。

再回顾整个活动,我依旧觉得这是一次我为之骄傲与荣幸的志愿活动。对于我来说,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我为浏阳有胡阳生这样的英烈而骄傲,也为有唐招连这样有家国情怀的母亲而自豪——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浏阳儿女。

记者手记

是个人记忆,更是集体记忆

这世间的每一场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今生。无意中得知了九旬老母亲唐招连千里探儿的故事,短暂的一瞥,泪水不自觉地打湿了眼眶。随后,未能随行的我们立马决定做这个选题,并前往枨冲镇牙际山村拜访老人。

没有过多的寒暄,老人家平实地向我们讲述了此次祭扫的过程,也讲述了她和儿子胡阳生的不凡过往。那些藏在话语中的细枝末节,不仅包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也包含了她一生的痛。而她最后的那句“我的儿子牺牲了,可是他保卫了祖国,他是光荣的……”声音不大,却是铿锵有力,让人潸然泪下。

几年前,因为湘江战役中易荡平和570余位浏阳英烈的故事,我曾三度奔赴广西采访,《浏阳日报》也曾不惜版面全部刊登了那些密密麻麻的英烈名字和他们的故事。这些浏阳好男儿奋力杀敌,最终血染他乡。长眠于异乡的他们,其故事依旧令人荡气回肠。

而今,与胡阳生一同长眠在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的还有另外两位浏阳英烈——周列培和梁岳山,他们分别来自金刚镇和葛家镇。同样的青春年华,同样的血洒疆场。我们,应该同样记住他们。

浏阳是一座铭刻着红色传奇的英雄之城。习近平总书记曾赞誉湖南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浏阳是革命前辈和先烈辈出的地方,在这片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诞生了胡耀邦、王震等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走出了宋任穷、杨勇等30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而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两万多名革命英烈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生命。或许,这两万英烈的名字我们无法一一熟悉,但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生离死别的壮烈。

因为时空的变更,许许多多普通英烈的红色故事也许不被人所知。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是因为这个大家中他们的牺牲,才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安宁与幸福。因此,这些名字,绝不仅仅只是个人记忆,更是属于每一个你我的集体记忆。珍惜记忆,才能续写历史;尊重记忆,才能拥有未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