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省劳动模范张建辉:从负债30万到年收入200万,以产兴村打造乡村振兴“东门样本”
2025-05-16 09:46:29 字号:

湖南省劳动模范张建辉:从负债30万到年收入200万,以产兴村打造乡村振兴“东门样本”

湖南省劳动模范张建辉扎根乡村29载

从负债30万到年收入200万,以产兴村打造乡村振兴“东门样本”

05版民生深读-2.jpg

张建辉在烟田里观察烤烟的长势。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刚刚结束乡村CEO的人才培训课程,马上又要开始忙全省烤烟种植培训活动了。”5月14日,沙市镇东门村村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辉正与农技专家核对培训手册。

今年是张建辉在东门村任职的第29个年头,57岁的他仍干劲满满。在他的带领下,东门村从负债30万元的“穷山沟”蝶变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的美丽乡村。“这些年,村里建成的一个个项目、培育的一个个产业,都是张书记带领东门变强、村民富裕的见证。”村干部喻红梅说。今年4月,张建辉获评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

坚守家乡

从8亩烟田到千亩基地,种出百万产业

张建辉1986年应征入伍,退役后曾端过国企的“铁饭碗”,也闯过商海成为“万元户”。1996年,张建辉回浏阳给同乡战友扫墓,看到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心里很不是滋味。恰在此时,时任村支书的喻积望向他发出回乡建设的邀请,他毅然接下了这个重任。

05版民生深读-3.jpg

培训基地里,张建辉为培训学员讲解东门的发展之路。刘珂摄

“那个时候的东门村因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何带领村民们致富,不能套用我个人的经验,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张建辉说。

转机出现在2001年,当时浏阳正值烤烟发展期,张建辉决心抓住机遇带领村民大干一场。“老张,你说种烟好,你自己怎么不种?”推广烤烟种植初期,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村民们的质疑声不断。

面对质疑,张建辉选择用行动说话,率先承包了8亩荒地试种,成天泡在烟田里钻研种植技术,当年就实现1.6万元纯收入。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纷纷跟着种起了烤烟,打造了1000余亩优质烤烟基地。如今,村里的种烟大户年收入超10万元,全村烤烟产业年收益超百万元。

近年来,以烤烟产业为基础,东门村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建设了栀子花药材基地、油茶花卉基地、特色水果基地,打造包含19个系列、595个品种的百合博览园,带动赏花、卖花、售果等全链条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万余元。

转型发展

从“空心村”到“明星村”,带着全村人一起富

2004年,东门村与江口村合并,张建辉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遇到了头疼的事:并村后有2000多人,但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一盏路灯,村委会负债30万元。

临近过年,债主天天要钱,生怕并了村账就泡了汤。张建辉与班子成员商量:就算是凑钱,也要先把欠的账还了。最后是村干部自掏腰包还债,总算过了这个年关。

暂时过关了,但要带领全村致富,光靠种烤烟远远不够,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东门村地方不大,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是块宝地。”在一次村民大会上,张建辉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构想。

钱从哪里来?张建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自掏腰包带头筹资,最终筹集了5000多万元,打造了蒿山森林文化园、游客接待中心等旅游项目。2014年,村里还打造了湖南省唯一一家村集体所有的国家五星级、省五星级农庄——蒿山生态农庄。

此后,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旅游资源,东门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近50万元。

2020年,张建辉捕捉到乡村人才培育的政策机遇,向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争取人才培训项目,将蒿山生态农庄打造为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基地,负责承接系列培训活动。这也是湖南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校。“通过人才培训这一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约150万元的收入。”张建辉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市总工会多次对东门村返乡的农民工提供创业、电商、农业种植等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职业化水平,进一步夯实东门村的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的发展不仅让村民富了起来,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如今,东门村村集体的固定资产超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

人物特写

两次拒绝高薪聘请,坚守乡村振兴一线

“最艰难的时候,我整整瘦了20多斤。但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建辉坦言,在建设东门村的过程中,他也面临过外界的“诱惑”。2008年和2018年,分别有两家公司拿出30万元和100万元年薪聘请他,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家乡。

每一次坚守,都是张建辉对家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他对村民们深情的承诺。如今,尽管即将退休,但他依然干劲十足:每天清晨,他都会走在通往村部的路上,在晨光中规划村庄建设,思考哪里需要修桥、哪里可以美化。看着日渐繁荣的村庄,他坚信东门村的明天会更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