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乡村CEO来浏“取经” 共探“非遗+”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浏阳日报讯(记者潘舒敏)5月8日至9日,来自湖南省14个州市的50余名乡村CEO齐聚张坊镇上洪村,围绕“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开展观摩实践,深度解码“非遗+文旅+集体经济”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
乡村CEO又称“乡村职业经理人”,自2019年被纳入国家新职业目录以来,正以其专业技术和经营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张坊镇乡村振兴非遗就业工坊,观摩团参观了湖南非遗影像博物馆,走进造纸坊体验古法抄纸工艺,探讨非遗产业化路径。随后,观摩团来到道官冲非遗生态村,实地考察中南木活字印刷馆、古山贡纸传习所等特色场馆,参与夯土建造、古法造纸等沉浸式研学项目,深入交流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做法,并开展文化资源挖掘与价值转化的沙盘推演。
作为本次观摩的核心载体,上洪村拥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非遗就业工坊、2个非遗主题博物馆和1个非遗生态自然村。近年来,该村通过挖掘文化内涵、盘活闲置资源、升级产业业态等举措,打造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非遗+展演”“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文创”等特色项目,先后获评湖南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从偏远村落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村上大力推动非遗、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引进了4家文旅企业,发展民宿超60家,为近500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上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育根介绍,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6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了农家乐、餐饮店、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湖洋梯田高山大米品牌,“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破百万元。”
“上洪村的实践和变化,让我们意识到了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湖南省现代休闲农业研究院院长李焕德说。
上洪村只是浏阳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浏阳是非遗大县,截至目前共有1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3项,湖南省级10项,长沙市级32项,浏阳市级58项。近年来,浏阳通过推动非遗研学旅行、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举措,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转化,实现了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化发展。2024年,浏阳在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东信烟花获评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小河乡入选2024年湖南省非遗村镇示范点。此外,还持续通过组织开展祭孔大典、非遗宣传月、“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49/57/1495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