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小”有未来,“一老”有颐养,浏阳“民生实事”擦亮幸福底色
2025-10-17 10:30:08 字号:

“一小”有未来,“一老”有颐养,浏阳“民生实事”擦亮幸福底色

编者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直以来,浏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关切的小切口、微改革入手,持续谋划并推进一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经浏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投票产生了本级十大重点民生实事,涵盖交通出行、公共教育、市政设施、水利设施、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等方面。为全面展示浏阳在民生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效,本报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民生实事为人民”系列报道,分期深入呈现民生实事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面貌。

04版深读-3.jpg

今年9月,集里街道雅礼实验北城学校的师生们迎来首届开学典礼。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潘舒敏

一“老”一“小”,是千家万户的牵挂,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温度与幸福感的标尺。

这个秋天,浏阳的民生答卷上,两份喜悦同时收获:一边是金阳新区新增学位及集里街道雅礼实验北城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新增了3360个优质学位,新学期迎来了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另一边,新建的5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和11家崭新的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守护着长者们的“食”光与日常。

这不只是一组数据,而是以“小切口”推动的“大民生”,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老有颐养”的美好愿景,化为千家万户门前“稳稳的幸福”,为浏阳高质量发展擦亮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现场直击

从“最美建筑”到“温暖家园”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集里街道雅礼实验北城学校的田径场上,七年级少先队员们整齐列队,开展庄严的建队日活动。

“我们学校可漂亮了,在这里很开心!”一名学生高兴地和记者分享自己的学校。

04版深读-2.jpg

正值午餐时间,永和镇永鑫社区幸福食堂内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进午餐。

红墙蓝顶的建筑群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教学楼、综合楼、食堂、体育馆通过连廊无缝衔接,既美观又实用。教室内,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今年9月,这里迎来了第一批1143名学生,分布在23个教学班。从隆重的开学典礼,到真诚的家长会,再到丰富多彩的国庆实践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校园生活与“零距离”的家校沟通,迅速凝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心里特别踏实。”学生黄亚伦的父亲黄先生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学生郭子豪的父亲郭先生则用“感动”和“明智的决定”来表达对这所新学校的认同。这份信任,源自老师们无微不至的用心,也源于学校对“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执着追求。

与此同时,在金阳新区的长沙市实验小学北园学校,教育呈现出同样温暖的模样。

今年秋季,这里迎来了13个班的新生,其中一年级4个班。开学时,学校用“玩”的方式迎接孩子们——萌娃趣味闯关、成长入学礼等活动,巧妙化解了孩子们幼小切换过渡期的焦虑。

在随后一个月里,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平稳度过适应期,学校精心设计了“三段式”幼小衔接课程,并逐步推进实施。食堂里,有学习自主就餐的“小大人”;故事时间中,有眼睛发亮的好奇宝宝;校园里,有认真寻“绿”的小探索家……每一本《幼小衔接成果手册》所记录的,都是生命如幼苗般拔节生长的动人瞬间。

名校引领,擘画新篇

3360个新学位背后的民生温度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两所新学校的建成,既是民生所呼,也是发展所需。

作为2025年浏阳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雅礼实验北城学校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总投资1.19亿元,设置48个教学班,提供学位2280个。它的建成,有效纾解了主城区的就学压力;金阳新区的长沙市实验小学北园学校,总投资7200万元,规划24个班,新增学位1080个。这所学校的意义不止于教育,更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安居的重要保障。

从蓝图到现实,背后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工作专班驻点督导,各部门协同作战,昼夜兼程抢进度,最终确保两个项目在2025年8月中旬全面完工,实现了秋季学期的顺利开学。

值得一提的是,两所学校均为浏阳与省会优质学校合作办学的联盟校,是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的重大举措——雅礼实验北城学校与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开展深度合作,传承“公勤诚朴”校训,构建“基础+特色”课程体系。长沙市实验小学北园学校则依托长沙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百年底蕴,着力打造以“缤纷”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体系。两所学校均由长沙领衔校派驻校长和管理团队,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名校资源直接注入。

“我们的合作办学,绝非简单的挂牌。”雅礼实验北城学校校长危媛的这句话,点明了合作办学的核心,雅礼实验北城学校与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实现“四统一、四同步”,意味着从管理、研训到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同频共振,孩子们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品质教育。

承续长沙市实验小学百年底蕴的长沙市实验小学北园学校,同样带着“实验”的基因与探索精神而来。校长杨敢阐释其“让每一个生命缤纷绽放”的办学理念,决心将学校打造成为“区域优质教育的窗口校”。

如今崭新的校园里,读书声此起彼伏,操场上的身影充满活力。这一切,都标志着一段全新的旅程已经开启。这两所新学校,如同两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也肩负着城市的重托,为浏阳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迈出了坚实一步。

“小食堂”托起“大实事”

建成5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和11家居家养老服务站

10月14日中午,永和镇永鑫社区幸福食堂内饭菜飘香。老人们陆续前来,有序排队刷卡取餐。先到的老人已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温馨。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其间,协助打菜、盛汤、整理餐具,现场秩序井然。

永和镇永鑫社区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四成,其中不少是独居、空巢老人。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或经济困难,“吃饭难”成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在市民政部门支持下,永鑫社区幸福食堂应运而生,有效缓解了老人们的就餐难题。

“这里的菜味道好,种类也多,我基本天天中午都来,来这里还能和老伙伴们聊聊天,儿子也放心多了。”80岁的社区居民邹淑枚说。

暖心食堂的背后,离不开一群“银发志愿者”的默默付出。据了解,自幸福食堂成立以来,浏阳市永和镇永鑫社区老年协会的12位成员主动加入服务队伍,参与日常运营。除了“银龄互助”的暖心场景,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也在持续汇聚。幸福食堂采取阶梯式收费:60至70岁老人每餐8元,70至80岁老人每餐6元,80岁以上老人免费。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民政专项补助。

“目前每天约有50位老人前来就餐,其中近九成为80岁以上老人。食堂自开办以来已累计提供午餐超15000份。”幸福食堂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单永和镇,集里街道北城社区高力幸福食堂于今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集助餐服务、居家养老、文化娱乐、康复健身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已成为社区老人日常活动的重要阵地。“每天早晨一开门,就有不少老人过来,一待就是一整天。”该服务站管理人员袁秋如介绍。

这正是浏阳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浏阳将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纳入全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5个老年助餐服务点、11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目标任务,完成率100%。

“接下来,我们将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满足感为目标,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专业化、多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