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龙伏镇坪上村红薯“变身”记
2025-10-14 09:39:33 字号:

龙伏镇坪上村红薯“变身”记

龙伏镇坪上村红薯“变身”记

田间连车间“订单种植+深加工”拉长红薯产业链

01版时政封面-12.jpg

近日,龙伏镇坪上村的红薯迎来丰收。记者刘孟娟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

金秋十月,在浏阳北乡,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前都晾晒着红薯干,金黄的色泽与金秋的丰收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温暖的乡村画卷。

从农家零散种植到“订单种植”、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薯品牌,龙伏镇坪上村的“红薯故事”早已超越了农家院落的方寸之地,正沿着一条从源头到加工的产业化之路铺展开来。

改良沙质土壤、实行大棚轮作

保底收购让红薯不愁销路

10月13日,走进龙伏镇坪上村的红薯基地,种植大户代明钢和妻子李映红拿着锄头俯身田间,麻利地挖着泥土中饱满的红薯。

03版镇村-3.jpg

龙伏镇坪上村,种植大户代明钢的红薯基地迎来丰收,他和妻子李映红正忙着采收,一个个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记者刘孟娟

这片红薯地的“前世今生”,藏着坪上村土地治理的“良方”。“这里靠近捞刀河,早年是一片沙滩,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恢复种植条件后,先种了几年草皮,后来积极‘退草还耕’,改建成育秧大棚。”坪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七三介绍,沙土地的特质恰好适合红薯生长,大棚春天育好秧后,就改种红薯,“土地一点都不闲着。”

代明钢此前在浙江嘉兴种植红薯,正是看中了家乡的土壤条件,今年选择回乡发展。“沙土地的土质松软透气,红薯扎根深、个头大,收获时还不黏土,省力又丰产。你看这个红薯,足足有5斤重。”他举起一个红薯向记者展示。今年,代明钢承包了村集体的20个大棚,20余亩红薯喜获丰收,亩产量可达4000—5000斤,总产值预计突破10万元,家乡的这片“好土”给了他足够的信心,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

03版镇村-4.jpg

工人们仔细清洗从田间运来的新鲜红薯。记者刘孟娟

这份底气,不仅来自土地的馈赠,更源于“订单种植”的保障。“从选苗到收获,红薯片加工厂全程指导,还承诺保底收购,我们只管安心种,根本不愁销路。”代明钢说,刚挖收的红薯装满车后,就直接运往一公里外的红薯片加工厂。

发展订单农业、打造特色品牌

拉长做大红薯产业链

沿着乡间小道前行,记者跟随代明钢来到长沙赤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赤焱农业”)。一进门,浓郁的红薯香扑面而来,从田间运来的新鲜红薯,经过清洗、去皮、蒸煮、搅拌、成型、烘干、包装等一道道工序,就成了浏阳人记忆中软糯香甜的红薯片。

03版镇村-5.jpg

包装车间里,工人正在打包加工好的红薯片。赤焱农业供图

“现在是生产旺季,每天要加工上万斤红薯,生产线基本满负荷运转。”赤焱农业负责人游赤焱介绍,2020年他从深圳返乡创业,瞄准了家乡传统红薯片加工这一领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改良口感。

“光是筛选合适的红薯品种,我们就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对比试验。”游赤焱说,经过反复对比,最终选定了“苏薯8号”,“这个品种的红薯表皮光滑、薯块大、含糖量高,加工出来的红薯片色泽金黄、软糯香甜,市场反响特别好。”

基于对特定品种的需求,赤焱农业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每年向签约农户统一发放红薯苗,并按照标准进行保底收购,从源头确保了原料品质的统一和稳定。今年,公司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100余亩,还创立了“龙伏山下”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红薯品牌,助力家乡传统农产品实现价值提升。

企业的发展,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56岁的村民焦腾芳就是受益者之一,她不仅自家种了3亩红薯,农闲时还会到加工车间务工。“种红薯有保底收入,在厂里干活一天能挣百来块钱,离家又近,比外出打工好多了。”焦腾芳笑着说道。

从沙滩、草皮地到育秧大棚、高产薯田,从农户单打独斗、“提篮小卖”到“村集体+农户+企业”联动发展,从售卖初级农产品到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发展订单农业、打造品牌……坪上村围绕一颗小红薯书写产业振兴的大文章,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