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家庭主妇走出全新创业路
把爱好揉进面团里,“蒸”出新人生
郭瑶做的果蔬馒头颜色鲜亮,松软香甜。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50岁,对许多人而言,是渐渐放慢脚步、准备安享生活的年纪。可对郭瑶来说,却成了她人生另一段旅程的起点——一段属于“蒙妈美食屋”的创业路。
走进位于浏阳城区白沙中路财智兰亭苑小区里的这间小店,不过二三十平方米,整洁明亮。操作台擦得干净透亮,置物架上食材码放整齐。
郭瑶正低头揉面,动作不紧不慢。她说,开业两个多月,订单渐渐稳定,“把爱好变成事业,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年龄不是门槛,做自己喜欢的事,浑身是劲。”
厨房里长出的梦想
上午10时,郭瑶已经忙活了好一阵。她的小店,像个放大了的家庭厨房——靠墙是操作台,摆着和面机、电磁炉和电蒸锅等;另一侧是冰柜和置物架,中间一张长桌,既可以作为工作台,也可供客人用餐。
这天,郭瑶做的是果蔬馒头,桌面上三个碗里,红、绿、橙三色果汁鲜亮诱人。她把翠绿的菠菜汁倒进面粉,为了保持颜色鲜亮,她在菠菜汁里加了一点小苏打,火龙果汁里加了几滴柠檬汁,胡萝卜汁里撒了点盐——都是家常小窍门,藏着她的用心。
馒头看似简单,要做好却不容易。郭瑶特别注重食材配比,借助和面机和面条机,仔细把握面团的软硬和发酵时间。面团发好后,她用面条机反复压制十多次,直到面团光滑细腻,再擀成长方形。
白色的原味面团也如法炮制。她熟练地将两色面片交叠、卷起、搓紧,再用刀切成均匀的小块,稍稍揉捏就成了花卷模样的小馒头。一个个摆进蒸笼,等待二次发酵。
“蒸十分钟就好了,你看,多漂亮!”掀开笼屉的瞬间,热气裹着麦香扑面而来。小馒头颜色鲜亮,小巧可爱,咬一口,松软香甜。
“老板,我又来买果蔬小馒头了!”正巧顾客王女士推门进来,看到刚出锅的馒头,眼睛一亮,“味道香,颜色也好看,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王女士说,这家店是朋友推荐的,店里的产品她都买过,“馒头、面条、馄饨尤其好吃,每次都要买好几份。”
从家庭主妇到创业新人
郭瑶说话轻声细语,做事干净利落。送走客人,趁着发面的间隙,她又顺手包好了几盒烧卖。
“刚开始真是手忙脚乱,现在总算能安排妥当了。”她擦擦手,笑了。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在厨房里从容不迫的女性,今年50岁了。
“这是我第一次创业。”郭瑶说,年轻时她也做过几份工作,后来有了孩子,生活重心渐渐转向家庭,特别是小儿子出生后,这二三十年里,她几乎都在围着家人转。
“今年小儿子初三了,马上要上高中。空闲时间多了,我总想着要做点事,不能天天窝在家里。”今年以来,郭瑶创业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因为一直喜欢下厨,对美食有着特别的热情,她决定从最熟悉的领域入手。“饺子、馄饨、面条、馒头……都是家里常吃的,做这个,我心里有底,压力也不会太大。”
这不仅是谋生的选择,更是她多年爱好的延续。“孩子的同学总爱来我家,隔段时间就说想吃我做的东西,每年‘六一’儿童节,我都会准备大包小包的小吃——寿司、薯条、鸡米花……带孩子们出游,我也乐意做一堆吃的带上。”说起这些,她眼里有光。
定下开面食小店的主意后,一切仿佛水到渠成。“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好像全世界都会帮你。”郭瑶这样形容她的开始。7月底,她在小区业主群看到一条店面出租的信息,位置就在隔壁楼栋。当天看店面,当场决定租下。“我是个急性子,想好了就做。”直到签完合同,她才告诉家人。
租下店面,她立即着手添置设备、采购用品。7月31日拿到小店钥匙,她马上清理打扫,第二天设备进场,8月2日即准备开工,随后她又去办理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不久后,融入小儿子西蒙名字的“蒙妈美食屋”就开业了。
轻装上阵,用真诚连接邻里
“小店定位是家庭外卖,成本尽量压低,起步稳一点。”郭瑶说,房租每月几百块,硬件投入一万多元,她还从二手市场淘来了置物架和柜子等,“我的想法是不雇人,从小做起,稳步发展。”郭瑶说,她没给自己太大压力,先把味道和服务做好,这种“轻装上阵”的心态,也让她能全心研究产品、寻找客源。
产品以饺子、面条、馒头为主,搭配烧卖、馄饨等,卖点是新鲜、健康、营养。“现在大家工作忙,想快速、方便吃到,还要健康。我的产品都是亲手制作,买回去后上蒸笼,几分钟就能搞定。”
如何销售,订单从哪来?郭瑶的答案是:“私域”和短视频。“听起来高大上,其实特别简单。”她拿出手机,展示她拍的视频:诱人的拌面特写,熬酱时滋啦作响的瞬间,饺子摆盘……“我以前就喜欢用视频记录生活,有点基础。不懂复杂剪辑,就怎么真实怎么来,配上接地气的文字和音乐,发到短视频平台。”
最初的支持来自相熟的邻居朋友,渐渐便有了新客和回头客。“前几天,有名客人加我微信,说是朋友推荐的。她吃了我的酱香拌面,特别喜欢,专门来找我。那一刻,我真的很激动。”郭瑶说,这种和客人沟通的感觉特别好,“我能精准知道他们的口味,他们也能直接给我反馈。”
关系在一次次交易中熟络,复购自然而然来了。客人觉得好吃、放心,还会主动推荐给朋友、同事。郭瑶的客户群就这样扩大,每天订单不断。有时候忙不过来时,她的家人还会过来帮忙打包、打扫卫生等。
因为是家庭外卖,郭瑶始终把客人当家人,店面不起眼,服务和口碑就成了生命线。她对待每个订单,都像给自家亲人准备饭菜:肉要买当天新鲜的,菜要一片片洗干净。
“大家能吃出我的用心。”她说,“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订单信息,听到老客人问‘今天还有没有,给我留一份’,那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记者手记
每一个女性都是自己的主角
在郭瑶的小店里,灯光明亮,映照着她忙碌而专注的身影。从备料、和面到制作、打包,所有事情她都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她的眼中闪烁着光亮——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喜悦。
50岁,常被看作人生的下半场起点,郭瑶却在这里为自己打开了崭新的一页。她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用一双巧手和一颗诚心,把平凡的日子,揉捏出多彩滋味。
这让我想起今年9月采访的另一名女性——李香。45岁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富活力。两年前,她还是一名终日围着家庭转的“全职妈妈”,生活被琐碎填满。一次偶然的契机,出于对舞蹈的热爱,也因心底那簇未曾熄灭的火苗,她和闺蜜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创业,并立刻付诸行动。
“这不全是冲动,更像圆梦。”李香这样形容。如今,她不仅自己走出了焦虑与内耗,更通过舞室,帮助许多陷入同样困境的中年妇女走出家门,通过运动与社交重新找回自我与价值。把爱好变成事业,过程虽累,她却感到每一天都充实而自由。
从郭瑶到李香,她们在中年转身,在“妈妈”身份之外,勇敢地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她们的创业故事,或许不算惊天动地,却真实地映照出这个时代的温度——当女性被鼓励追寻自我,当她们勇于打破定义,她们便不再仅仅是家庭中的温暖灯火,更成为了照亮时代舞台的熠熠星光。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每个认真生活的女性,都是自己的主角。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4/64/1536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