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通讯员陈文斌杨叶芳
“以前来买降压药,问店员用药注意事项,店员只说‘按说明书吃’。现在不一样了,药师会详细标注服药时间、饮食禁忌,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开展执业药师“挂证”问题整改“回头看”时,药店消费者的这句话,道出了整治执业药师“挂证”乱象带来的变化。
乱象
药店聘请“影子药师”撑门面
执业药师被称为群众用药安全的“守门人”,从处方药审核到用药指导,从药品质量管理到风险规避,其在岗履职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与医保基金安全。但长期以来,部门职业药师将注册证挂靠在药店,本人却不在岗履职,让这道安全防线形同虚设。
“有个药师的注册信息显示在浏阳三家药店任职,社保却在长沙一家医院缴纳,相当于同时‘驻守’四个地方。”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这种“影子药师”现象并非个例,部分执业药师将注册证“挂靠”药店,每月收取500至2000元不等的“挂证费”,却从未到岗履职。
在暗访中,检察官发现,在城区一家药店,店员拿着“执业药师注册证复印件”应付询问,却无法回答“阿莫西林与头孢类药物的区别”等基础问题,“没有专业审核,处方药就成了自由买卖的商品,一旦用药错误,可能危及生命。”
监管困境同样突出。浏阳有数百家零售药店,传统监管依赖人工抽查,不仅耗时耗力,更难识破“早查晚走”“突击到岗”等应对手段。而药店与药师形成的利益链条,进一步加剧了监管难度——部分药店为节省人力成本不愿聘用全职药师,一些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则通过“挂证”增加额外收入。
法律层面,“挂证”行为早已明确为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处方药的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执业药师注册管理办法》明确,严禁执业药师注册证挂靠,持证人注册单位与实际工作单位不符的,由发证部门撤销执业药师注册证;三年内不予注册,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但由于核查难度大,此前违法成本往往低于违法收益,导致乱象屡禁不止。
破局
大数据揪出“影子药师”
“破解监管难题,关键要让‘隐性线索’显性化。”检察官表示,今年4月,检察机关依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启用“药店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监督模型,打响了整治“影子药师”的攻坚战。
这个被称为“火眼金睛”的模型,核心在于数据的跨界碰撞。检察机关首先调取了市场监管部门执业药师注册数据,涵盖姓名、注册单位、注册有效期等关键信息。随后对接人社部门,获取了相应人员的社保缴纳单位、缴费基数等数据。通过算法对两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执业单位与参保单位不一致”的异常线索很快浮出水面。
“比如系统筛查出的李某,注册在浏阳一家连锁药店,但社保由武汉一家医药公司缴纳,这就存在明显的‘人证分离’嫌疑。”检察官介绍,数字模型不仅能识别跨市、跨省“挂证”,还能精准锁定“一人多证”“异地挂靠”等复杂情况。最终,300余条异常线索通过模型筛查进入人工核查阶段。
为确保线索准确,检察官们兵分多路开展实地核查。一方面走访涉事药店,核查药师在岗情况、处方审核记录;另一方面联系执业药师本人,核实其实际工作单位。经过半个月的细致核查,238名存在“人证分离”违规行为的执业药师被最终确认,其中不乏医疗机构在职人员兼职“挂证”的情况。
在掌握确切数据后,市人民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明确要求全面排查药品经营机构、依法处置违规行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向市卫生健康局发函,督促清查医疗系统内部“挂证”人员并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确保每一项要求都落到实处。
治乱
“挂证”清零,30家药店被关闭
检察建议发出后,一场覆盖全域的整治行动迅速展开。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全市药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对确认“挂证”的238名执业药师依法清退,并将其信息纳入信用黑名单;对30家无法聘用合格执业药师的药店,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予以关闭。
“一开始还抱有侥幸心理,觉得找个‘挂证’药师能省点钱,没想到大数据一比对就露馅了。”一家药店的经营者王先生表示,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他聘请了两名全职执业药师,“现在药师在岗,不仅处方审核有了保障,还能帮顾客测血压、讲用药知识,药店经营实现了全面规范。”
医疗卫生系统的整治同样力度空前。市卫健局对全市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开展全面清查,发现91名医务人员存在违规“挂证”。通过约谈教育,这些人员全部自行取消了“挂证”行为。随后,卫健部门召开全系统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案例,解读法律法规,筑牢思想防线。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监管模式的革新。市场监管部门引入人脸识别、实时定位等技术手段,要求药店执业药师每日进行“刷脸打卡”,确保在岗履职,同时建立“每月数据比对”机制,通过常态化数据碰撞,及时发现新的违规线索。
“影子药师”的清除,不仅守护了群众用药安全,更遏制了医保基金流失的隐患。据了解,“挂证”药店往往存在虚构处方、虚增药量等套保行为,通过专业药师的在岗审核,这类违规操作得到有效遏制。“仅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就同比下降了18%。”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从‘人工核查’到‘数字赋能’,这场整治行动的核心是监管理念的升级。”检察官表示,下一步将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把监管范围拓展到医疗器械经营、医保报销审核等领域,让大数据成为守护民生安全的“利器”。
如今,走进浏阳市任意一家零售药店,都能在显眼位置看到执业药师的在岗公示牌,药师们正忙着为消费者审核处方、讲解用药常识。据最新统计,浏阳市零售药店执业药师在岗率已从整治前的不足七成跃升至100%,处方药销售合规率、用药咨询满意度均大幅提升。
新闻知多点
购买这些药时需执业药师指导
执业药师,是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且经过注册登记后,可以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那么,在药店购药时,什么情况下需要执业药师指导呢?这就要从药品的分类说起。
药品一般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能直接在药店买到的是非处方药,药盒上会有一个明显的“OTC”标志。OTC又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OTC会在药品包装盒上印有红底OTC标识,乙类则是绿底OTC标识。感冒药、退烧药、止咳药等都是常见的非处方药。这两类药可以在药店买到,但销售方式有些不同:甲类非处方药须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乙类非处方药无须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乙类非处方药除了药店可以出售外,还可以在经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超市、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处方药是需要经医生诊断病情,拿着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常见降糖药、高血压药,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等)都是处方药。
在购买甲类非处方药和所有处方药时,执业药师的指导至关重要。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4/67/1537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