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淮川街道北园社区以“睦邻党建”破解养老难题
2025-10-23 10:32:46 字号:

“北园里”有个幸福食堂

浏阳日报讯(记者陈郁琳实习生缪舒金)“开饭喽!”临近中午11点,一声亲切的吆喝从淮川街道北园社区“北园里”老年幸福食堂传出,在休闲区闲聊的老人们闻声而动,纷纷踱步至食堂取餐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已经备好,氤氲的热气背后,是一张张笑脸。

北园社区位于浏阳老城区,辖区内拥有全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西湖山小区),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式老旧小区有26个,“银发”群体集中,不少老人长期面临“吃饭难”的困扰。为切实化解这一民生痛点,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扎实推进“睦邻党建”,引入“企业运营型”食堂模式,用一餐餐热乎可口的饭菜,托起辖区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食”光。

走进“北园里”老年幸福食堂,明亮的就餐区里,老人们三五一桌,一边享用热乎的饭菜,一边闲话家常。

“饭菜合口味,关键是每天不重样,新鲜又实惠!”社区居民袁新萍表示,自己上了年纪,做饭太麻烦:“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小食堂,方便了我们这些老邻居。”

老年幸福食堂的从无到有,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地处老城区,场地缺失成了社区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为此,社区多次对接有关单位,最终争取到了一处闲置房屋的无偿使用权。没有资金怎么办?社区党总支积极申报项目支持,“打造老年助餐点”被列入淮川街道“十件实事”。社区还把“话筒”交给群众,让老年朋友们畅所欲言,把需求摸准、把服务做实。

“我们建立了微信服务群,提前一天将菜品发布到群里,老同志们通过接龙的方式预订,这样既避免浪费,也能精准满足需求。”北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餐费按年龄提供优惠:60至79岁每餐6元,80至89岁5元,90岁以上免费。

堂食之外,温暖也在延续。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残疾老人,社区依托“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队,推出“爱心送餐上门”服务。只需提前预约,热乎饭菜便能准时送到家中,让不便出门的老人也能安心用餐。

延伸阅读

从“养老”到“享老”,共建助老爱幼“睦邻服务圈”

食堂不仅是就餐场所,更成了社区的养老“枢纽站”。

为切实解决留守、孤寡及困难老人的康养难题,北园社区以食堂为中心,打造了一个集就餐、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居家养老综合体。

在居家养老服务站,心理疏导室、康复保健室、助浴间、无障碍卫生间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每日定时向老人开放。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享受专业的日间照料,还能在各功能区下棋聊天、休闲娱乐,实现了“有处去、有地玩”。日常管理、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的三重保障,共同托举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

在深入推进“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工作的过程中,“共建共治共享”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北园社区老百姓身边可触可感的温暖实践。

为了做好重点特殊人群常态化联系服务,北园社区在原有“爱心门铃”的基础上,同步引入党建共建力量,由市中医医院专业医护人员点对点帮扶有需要的居民,实现健康服务“一键直达”。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社区组建“爱心联盟”,吸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提供紧急送药、用药指导等服务。

与此同时,北园社区还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继培育出“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队和“新时代雷锋少年训练营”两大品牌,共同织密“睦邻服务网”,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小桔灯”党群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常年活跃在社区一线。队员们穿梭于楼栋间,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矛盾调解、扶危助困等志愿服务,以“小桔灯”般的微光,温暖街坊邻里。

“新时代雷锋少年训练营”则为辖区青少年搭建起参与社会实践、践行雷锋精神的成长平台。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清洁、敬老助残、文明宣传等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中体验责任,在奉献中收获成长,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两支队伍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代际传承、全员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新格局,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下阶段,我们将系统总结北园社区的试点经验,将‘老年食堂’‘爱心门铃’等便民服务与志愿模式有机结合,在更多社区推广,构建起一个助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睦邻服务圈’,共同建设居民向往的美好家园。”淮川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