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个社区的“残疾人友好型”实践
2025-10-23 10:41:22 字号:

一个社区的“残疾人友好型”实践

浏阳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推进残疾人友好型社区建设

暖心改造服务台、建设爱心食堂、打造就业工坊……

一个社区的“残疾人友好型”实践

04版民生资讯-3.jpg

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引导残疾人群众前往无障碍柜台办事。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旻

宽敞的坡道,低位服务台,触手可及的办事指南……近日,在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坐轮椅的刘先生独自前来,不到十分钟就在无障碍柜台办好了残疾人“两补”申请。“以前来办事总要找人帮忙,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他指着眼前高度降低了的服务台,语气欣慰。

这样温暖的场景,如今在神仙坳社区多处可见。在《长沙市残疾人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神仙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残疾人友好型社区建设。通过硬件改造、服务提升、联户走访与就业帮扶等举措,社区不仅优化了无障碍的物理环境,更营造了充满尊重的人文氛围,让残疾人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无障碍社区改造工作,已成功创建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市、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项目荣获省级优秀等次。这些成就不仅为众多残疾人家庭带来了福音,也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助残氛围。

暖心改造

从“有碍”到“友爱”

神仙坳社区共有持证残疾人90余人,中老年人占多数。“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神仙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立波表示。

对残疾人而言,顺畅的出行与便利的办事环境,不仅是生活品质的保障,更是尊严的体现。今年来,神仙坳社区以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空间的无障碍改造。

04版民生资讯-4.jpg

社区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里,残疾人就业者正在制作花炮筒中座。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出入口改建了平缓坡道,大厅内铺设了连贯的盲道,并划分出专属服务区,配备低位服务台、舒适沙发,添置放大镜、语音提示器等辅助工具。公示栏与指示牌统一调整到0.8至1.5米的高度,高频事项也印制为大字版指南,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视弱居民获取信息。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集中摆放了轮椅、助行器等辅具,增设了无障碍卫生间并加装扶手,更新了通道标识。社区书屋和爱心食堂也同步纳入改造规划,即将安装扶手并完成无障碍通道改造。一处处细节的完善,一次次贴心的改造,正悄然打通残疾人出行的“最后一米”。

神仙坳社区的爱心食堂也备受居民好评。木质餐椅干净整洁,残疾人、儿童、孤寡老人以及环卫工人等群体均可免费就餐。“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残疾人居民只需打个电话,我们就会免费送餐上门。”社区残联专干寻思汝介绍。

就业赋能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神仙坳社区将助残服务延伸至就业领域,联合社会力量打造了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目前已为1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走进位于大塘路一段的就业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有的工人在专注地褙皮,有的在熟练地打包……51岁的李小兰(化名)正麻利地制作花炮筒中座,虽然双手残疾,但她的动作丝毫不显迟缓,“一天能赚100多元。”这位坚强的母亲离异后独自抚养两个女儿,靠打零工将她们送进了大学。如今在家门口有了稳定的工作,她格外珍惜。

基地相关负责人李建辉介绍,依托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基地深入挖掘花炮上下游产业链就业机会,联合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为集里街道的残疾人开发了上提手、装箱等多个适宜岗位,“通过前往广东等地考察,我们计划引进首饰加工等新项目,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神仙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立波表示,基地正在构建“培训赋能+岗位匹配+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一方面,为残疾人就业者开展花炮行业安全操作、技能提升等职业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精准对接集里街道及周边乡镇花炮企业、其他行业企业资源,开发匹配符合残疾人身体条件的岗位,同时为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政策指导、资源对接等孵化支持,助力他们就业增收、创业圆梦。

新闻延伸

推动残疾人服务从“有”向“优”升级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残疾人友好型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提升,更需要做好关爱服务的“软文章”。神仙坳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员志愿服务与助残工作深度融合,把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

一支专业队伍,是助残工作的核心支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围绕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整合妇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治等多方力量,配齐配强助残专职人员,常态化开展上户走访慰问等活动。

“我们以‘五个一’机制推动残疾人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周立波介绍,社区不仅为90余户残疾人建立“一人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还构建起“社区+家庭+企业+社会组织”的“一人多联”帮扶网络,依据残疾类型为残疾人定制“一人一策”服务方案。寻思汝补充道,根据这些方案,社区为肢体残疾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多次组织志愿者为智力残疾家庭清理打扫,以及在“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陪伴孤独症孩子……

依托下辖7个党支部,社区通过“一人一访”实现党员联户全覆盖,及时响应残疾人诉求。各党支部还牵头打造了7个“爱心驿站”,将高频需求纳入服务清单,每天都有党员志愿者轮岗,定期更新物资、收集群众反馈。

罗隆最是神仙坳社区第五党支部党员,他主动将自己的店铺打造成便民阵地,“为腿脚不便的人提供座椅休息,帮老人换零钱,能为大家做点事,我觉得很自豪。”

与此同时,社区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和文化活动,实现“一人多能”,推动他们从“被服务者”向“社区共建者”转变,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残疾人服务从‘有’向‘优’升级。”周立波表示,一方面,加强党建助残工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夯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助残服务与养老服务、社区治理、文化建设融合,让包容与关爱成为社区底色。“我们将联动更多企业、社会组织组建‘助残联盟’,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持续推进社区主导、社会协同、残疾人参与的共治格局,让帮扶网络越织越密,服务触角越伸越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