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镇头十万亩油茶林迎来丰产丰收
2025-10-24 09:43:02 字号:

镇头十万亩油茶林迎来丰产丰收

霜降油茶香

镇头十万亩油茶林迎来丰产丰收

03版镇村-2.jpg

霜降时节,镇头镇连片油茶林迎来丰收,这个时节采摘的油茶果出油率更高。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霜降时节,油茶果迎来了采摘黄金期。

10月21日,在镇头镇土桥村,清晨的山间还浮着薄雾,村民阳先生和妻子已经背着布口袋走进油茶林。他们弯下腰,拨开浓绿的枝叶,将一个个成熟的油茶果摘下。“今年果子结得密,是个丰产年。”阳先生说。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绿意葱茏,深绿色的枝叶间,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村民散落在林间,挎着布袋、提着桶子,动作麻利地采摘、装袋、搬运。山路上,不时有摩托车载着满袋的油茶果驶过。

作为油茶主产区之一,镇头镇有全省唯一10万亩连片油茶林,油茶种植加工有基础、有品牌。2019年起,为了发展油茶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镇头镇对原有的老油茶林进行了大规模更新改造,推广新品种。去年,新品种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今年,油茶果的产量和单果重量又有了明显提升。

统一采摘,多出油多创收

“今年也是约定霜降前3天开山采摘,新品种茶树树形舒展,分枝较矮,很方便采摘!”阳先生说,大家采摘速度很快,已经接近尾声了。

“油茶采摘,时机是关键。”镇头镇负责油茶产业发展及林业管理相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挂职)游健荣说。油茶成熟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底,“寒露籽”一般10月上旬寒露前后采摘;“霜降籽”一般10月下旬霜降左右采摘,寒露到霜降这段时间对茶籽的出油率有决定性作用,适时收摘可以有效增加出油率、提高茶油品质,为林农创益增收。

03版镇村-4.jpg

镇头镇金牌村,卢阳军和妻子在采摘油茶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此,今年镇头镇继续组织力量维护油茶收摘秩序。早在9月下旬,镇头镇政府就确定了统一开山采摘时间,并成立专项工作组,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广泛宣传,联合森林公安与各村支村两委、护林员、村民志愿者等组建联合巡护队,实行“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机制。“我们守的是秩序,更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游健荣说。

“我们村基本是‘霜降籽’,今年村上出动了24人、6台车,从10月18日开始巡守山林。”土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铁钢介绍,村上家家户户皆种油茶树,全村有1.7万亩油茶山绵延起伏,“维护好采摘秩序,才能确保品质、保障群众利益。”

与长沙县交界的金牌村,巡逻队的坚守开展得更早。支村两委班子带着25人的巡护队,从10月8日起就开始了“严防死守”。每天早上六点,5个巡山小组准时进山,直到傍晚六点才离开。他们在进山路口设置检查点,定时巡山看护油茶林。

“交界那边以‘寒露籽’为主,采得早。不守好山,容易造成秩序混乱。”金牌村支委卢桂希表示,“这项工作很重要。”

03版镇村-3.jpg

改造低产油茶林后,新品种油茶果(右)果型更大、品质更优。

他掏出手机给记者看去年的记录,“我们做过对比:寒露时节采的油茶果,制成茶饼后,一个茶饼(12斤茶籽,一般需50斤油茶鲜果)只能出油1.8斤;我们统一在霜降时节采摘的,一个茶饼能出2.6斤油。”他指着本子上的数据说,“别小看这8两油的差别,放到全村近7000亩油茶林里,就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数据印证着他的判断。去年,镇头镇通过科学引导群众适时收摘茶果,使“寒露籽”出油率较往年提升20%以上。以金牌村等“寒露籽”种植为主的村庄为例,就实现增收60万元以上。随着今年产量进一步增加,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攀升。

“我家三亩林地,产量增了一倍”

在金牌村车田片,村民罗长辉站在自家油茶林前,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家三亩多林地,去年160棵油茶树收了500斤,今年收了1100斤,产量增了一倍多!”罗长辉边说边弯腰拾起一个掉落的油茶果,“你看这果子,很大吧,今年普遍都是中果、大果。”

增收的不止罗长辉。在2021年,金田村熊细珍将家里十几亩林地整理出来,种植了七八百棵新品种的油茶树。“树还不是很大,但管理得不错,去年采摘了10袋油茶果,今年采摘了30袋。”1袋100斤,她笑着说,“幼树的出油率还没有那么高,但基本能有百斤左右的茶油,能解决自己家吃油的问题。”

新品种管理得好,产量提高很快,熊细珍看到了收益,“按这个长势,明年肯定还能增加更多。”

记者从多个村了解到,低产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后,油茶的产量提升越来越显著。如今,全镇山林绿意盎然,丰收的季节,村民们都笑开了颜。

“别小看这小小一株油茶树,它是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几十年,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游健荣说,油茶作为镇头镇乡村振兴主打产业的地位始终没有变,他们正着力塑造“镇头油茶”品牌,让油茶产业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持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力。

特写

荒山变绿林,油茶增“绿”更添“金”

当大部分油茶林采摘接近尾声时,记者发现,金牌村车田片新屋组村民卢阳军特意留下了屋后2亩多的油茶果未采摘,“我想试试晚摘十几天,看看出油量会不会有变化。”

57岁的卢阳军是新屋组的小组长,也是小组里低产油茶林改造的带头人,他对这片山林有着深厚的感情,想让这片油茶林增“绿”的同时更添“金”。

他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上山摘油茶果的情景:“那时都是老品种,树高果小,摘一天也装不满一袋。”随着树龄老化,结果越来越少,很多油茶林渐渐荒芜。2019年,全镇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卢阳军主动承担起新屋组的改造任务。

“全组40户,200多块地,散布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而且很多已经荒废多年。”卢阳军顶住了压力,那段时间,他和几个热心村民踏遍了每片油茶林,实地绘图、丈量面积、清理杂树、修整土地、规划道路、整合零散山地重新分配……历时四个月,终于将新屋组油茶林改造完成。

改造后,如何将新品种的油茶树培育好,给村民们带来高产的丰收喜悦,卢阳军开始了新一轮探索。当时,大家栽种的都是3年生的实生苗,小苗的抚育很重要。卢阳军到处参加培训,学习管护技术,他还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成小册子,分发给村民。

小苗三五年后才会进入丰产期,卢阳军又带头发展起林下经济。几年前,他就在树下套种了蔬菜、西瓜等,“西瓜已经种了3年,味道不错。今年的产量也有2000多斤,自己吃不完,我在朋友圈发一下,两天就卖完了。”他笑着说,有好几户村民看到他种植的西瓜品质很不错,明年准备和他一起种几亩。

说着他带记者参观了他的林下“试验田”,只见油茶林里仍种植了郁郁葱葱的蔬菜,还有一块地圈起来了,他介绍自己马上准备喂养跑山鸡了,“我还养了蜜蜂,有了这些副业,一年能增收五六万元。更重要的是,让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望着屋后那片郁郁葱葱的油茶林,卢阳军信心满满:“你看这些果子,挂得牢,果皮发亮,出油率肯定不会低。真有成效我就会推广下去,明年还准备带动更多乡亲一起发展林下经济呢。”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