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交中心完成首宗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交易
阳光流转258亩林地,盘活闲置资产带动多方增收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孟娟
“签约完成,现在为出让方和受让方颁发产权交易鉴证书。”10月23日,浏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下称“市农交中心”)正式完成了成立以来的首宗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普迹镇书院新村枫树组、仙田组近50户农户的258亩闲置林地,通过规范透明的交易平台成功流转至村集体合作社手中。从过去的私下协商交易,到如今全程依托信息平台实现“阳光化”运作,市农交中心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浏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注入新活力,更在规范农村产权交易秩序、盘活乡村“沉睡”资产、激发产业发展潜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增效。
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多方共赢
“这是我们村首宗通过市农交中心完成的流转交易,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我们更要发挥带头作用,确保流转交易过程公开、规范。”书院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钢介绍,此次流转的258亩林地因分散种植、效益不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现在由村集体统一承包,计划打造规模化油茶种植基地,盘活闲置资产。”
在该宗交易中,涉及的258亩林地信息均在市农交中心平台上清晰展示,包括四至范围、面积、承包年限和金额等。签约农户代表邹伟说:“以前土地流转大多是私下签约,常因地界不清、合同不规范引发纠纷,现在所有信息都在网上公开,签约流程规范,我们心里也踏实。”
“村民能在油茶林务工赚钱,待油茶产业产生效益后还能参与分红。”郑钢说,规范的产权交易模式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搭建线上交易平台,就是为了破解以往农村资源配置低效、信息不对称、交易流程不规范、经营主体融资难等问题。”市农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导向+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市农交中心可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等9大类农村产权提供业务咨询、受理直至发放交易鉴证书的“一站式”服务,目前正在积极构建覆盖市、乡镇、村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
部门协同发力,解决发展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价值,市农交中心不断拓展服务链条,积极引入金融、技术、政策等多元支持,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
“通过规范的林权流转程序后,市林业局将在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可获得优先扶持资格。”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浏阳正全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林权流转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目前已形成林业部门与市农交中心协同联动的服务格局,通过强化林地流转全流程服务,引导集体林地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
在金融服务方面,针对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中国农业银行浏阳市支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不仅授予了2亿元专项授信额度,还在市农交中心设立常驻金融服务点,安排专人驻点提供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市农交中心完成规范流转的经营主体,可享受3%的优惠贷款利率,部分符合条件的项目还可申请贴息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深化,推动农村产权交易从分散零星向集中规范转变,助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深走实。”市农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加强与部门的协同联动,让更多农村“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动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4/68/1537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