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服务“加速度” 办事体验“再升级”
——浏阳全力打造“六好”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二·“办事体验好”篇

市民之家办事窗口,市民正有序办理各项业务。近年来,浏阳通过实行综合窗改革、加快“智慧政务”建设等举措,让行政审批更高效,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记者彭红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营商环境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
在打造“六好”营商环境的征程上,浏阳把“办事体验好”作为关键突破口,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数据赋能,不断升级服务理念,以政务服务之“变”,换取企业群众之“便”,努力让企业群众在“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中获得更好的办事体验。
办事快——高效办成一件事
无改革,不浏阳。
2017年,浏阳开全省先河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省“放管服”改革样本。2024年以来,浏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用更有温度的服务、更有力度的举措让企业群众更“有感”。
去年8月,浏阳率先设立并启用长沙地区首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原本涉及31个部门的116个事项被整合为首批17个“一件事”事项,事项集成缩减率达到85.3%,目前“一件事”事项已拓展至39个。无论你是想开办企业,还是想就业创业,或是水电气网报装、申请公租房等,浏阳都可以做到“只进一扇门,只取一个号,只到一个窗,办成所有事”。
市场主体的感受,是城市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真没想到个体户转企业只需线上提交一次材料,当天就能拿到新执照,还能保留原来的社会信用代码。”前段时间,荷花街道布艺店主张女士拿到了新执照。这是浏阳成功办理的首例“个转企”全程网办业务。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要办理注销、新设登记等多个事项,不仅流程繁琐,还无法保留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立日期等重要信息。如今,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原本涉及“个转企”的多项事务被整合为“一件事”。申请人只需一次申报、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同步完成注册登记、清税信息核验、银行开户等多项业务,既延续了原有主体的信用积累和经营权益,也保留了经营主体的品牌连续性。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是从企业群众的视角定义‘一件事’,以用户思维贯穿政务服务全链条重塑,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关联事项进行系统性整合与流程重构。”市数据和政务中心负责人说,“这意味着政务服务重心从政府部门‘供给侧’转向企业群众‘需求侧’,体现出真正的以民为本、以企为先。”
企业办事快一天,就能早一天抢占市场先机。沙市镇在镇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专窗”,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企业提供营业执照登记、项目备案等业务全程帮代办服务,平均办理时限缩短30%;澄潭江镇依托“澄心办”营商服务品牌,建立“4小时办结”快速响应机制,高效解决企业急难问题……
政务服务的变革,不止于提速,它更是一场观念革命——浏阳坚持“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站在企业群众角度提供更加细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切实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成本低——数字赋能降成本
市委经济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打造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核心的“六好”营商环境。浏阳深知,企业的成本不只有资金,还有时间、精力与机会。
过去,“信息壁垒”常让企业“跑断腿”,多头办理、重复提交、反复补材料,耗时耗力。如今,这种“流程孤岛”正在被打破。
今年4月,浏阳经开区上线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审批可视化系统,将项目审批流程“搬上云端”,实现政务服务“指尖化”办理、审批进度“快递式”查询。
长沙鑫本助剂有限公司2019年在浏阳经开区建成投产,现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计划投资1.6亿元新建新材料生产项目。“审批手续、进度一目了然,可以随时掌握办理情况,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长沙鑫本助剂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总经理徐辉连连称赞。
数据互通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关键,也是最难的环节。浏阳以数字化改革优化信息链、提速审批链、强化监管链,切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现在办大件运输许可,只要一部手机、一次申请就能搞定,真是省心又高效。”湖南盛昌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先生对改革的“快”深有体会。
市交通运输局在省交通运输厅指导下,联动公安、住建等部门,推动大件运输“一件事”纳入首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原本需要多次往返各单位线下办理的审批事项,如今在家动动手指,线上操作即可完成事项申请、审核与办理,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部分类型甚至可当天办结。
乘“数”而上,向“新”而行。浏阳着力打造“无证明城市”升级版,全力推进政务数据与行业数据的汇聚整合,归集各类数据8亿余条,实现103类145万余张电子证照上传入库,并依托浏阳市基层“一表‘浏’通”平台,构建了市-镇街-村社三级数据动态更新、协同机制,有效推动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同时,浏阳公布了最新“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共108项政务事项“材料不全也能办”,较之前新增27项,涵盖工商登记、项目审批、出入境等领域。申请人只需作出诚信承诺,即可先办业务、后补材料,大大压缩办事时间,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服务优——服务升级有温度
在浏阳,“服务”不仅是速度的竞争,更是温度的比拼。
从“最多跑一次”到“高效办成一件事”,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浏阳正以服务理念升级,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日,上海江铜营销有限公司向市政务服务大厅税务业务综合窗送来两面锦旗:“税心为企办实事,高效服务显担当”“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尽职尽责”。
此前,这家公司通过法院裁定获得大瑶镇192套商铺产权。因数量多、情况复杂,需逐户逐套核查产权瑕疵、确认产权归属、清算应缴税费,且涉及跨部门协调合作,企业一度担心手续繁琐、耗时过长。
了解情况后,税务部门迅速行动,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专窗对接,并联合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整理产权与税费清单。工作人员主动延时服务,不到两周便完成全部手续,比原预计时间提速80%。“我们会把这种‘提速+解难’的经验固化下来,在更多高频业务中复制推广,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时省心。”国家税务总局浏阳市税务局第一税务所负责人邹强表示。
企业的“超预期”体验的背后,是政务服务的“用心走心”。而这样的用心服务,在浏阳已成为常态。
“多亏镇里的政策辅导,我们顺利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湖南领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语里满是感激。针对“科创中心”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点工作,古港镇工作人员上门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企业理清申报流程、准备申报材料,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永安镇创新实施“12345”企业服务工作模式,镇企一体化管理赋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柏加镇以精准服务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创新设立每周五“网格工作日·联企直通车”机制,实现服务“精准滴灌”……
不仅如此,浏阳政务服务的“触角”还延伸到了省际之间。作为湘赣边区域中心城市,浏阳与铜鼓、万载等地人文相亲、商贸相连。早在2020年底,浏阳就在长沙地区率先启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目前,湘赣边“跨省通办”事项已由2021年的56项增至169项,其中120项可全程网办,累计办理事项超6万件,让“异地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从政务大厅到园区车间,从数据共享到“跨省通办”,浏阳持续用改革的力度提升服务的温度,用制度的创新换取企业的“倾心”,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让政府服务像人工智能一样高效精准。如今的浏阳,正让“办事体验好”成为最鲜明的营商标签,将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4/75/15395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