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复标正在制作固体杨枝甘露。他通过创意搭配、口感本土化,成功提升了产品的复购率。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旻
浏阳人的舌尖,迎来一波新体验。
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近期网上火起来的奶皮子糖葫芦、“许妍同款”桂花蛋糕、固体杨枝甘露等,浏阳已经安排上了。美食店主们通过创意搭配、口感本土化,迅速俘获了一众食客的味蕾。
新品表现亮眼,日削芒果300斤
在北正西商场门口,一串裹着厚厚奶皮的糖葫芦在一众冰糖葫芦中脱颖而出。尽管上市仅三周多,这款新品已创下周末日销六十多串、营业额超千元的业绩。
传统冰糖葫芦就是一串经典的“酸甜脆”,亮晶晶的糖壳里面是软软的山楂。奶皮子糖葫芦则在山楂糖葫芦外壳贴上一层奶皮子,将山楂对半剖开,中间夹上干噎酸奶,或是将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榴莲等水果,给原本酸甜的糖葫芦提供了更丰富的口感风味。
“卖得最好的是‘晴王葡萄奶皮子糖葫芦’,颜值高,咬下去一口爆汁。”老板黄菁表示,奶皮子糖葫芦站在了流量的风口上。
与此同时,一辆甜品车前排起长队,经典的港式甜品“杨枝甘露”被做成能捧在手里的固体版本,深受年轻人喜爱。“我们10月5日在抖音预告上线,第一条展示视频便收获了5万多的播放量。”老板袁复标说,销量从第一天的百余份迅速增长,最高的一天卖出了400多份,如今稳定在日均200多份,“每天一睁眼就是削芒果,一天要消耗300斤。”
记者搜索外卖平台发现,已有不少水果店、甜品店上新了奶皮子糖葫芦、固体杨枝甘露等产品。
洞察流量密码,本土化改良是关键
观察本年度的美食风向,从年初的“恰巴塔”,到夏天的“舒芙蕾”“芋泥饱饱碗”,再到秋冬的“奶皮子糖葫芦”“固体杨枝甘露”,几乎实现了四季的无缝衔接。如此高频的上新,离不开美食达人们“捕捉热点”的敏锐与“本地化改良”的执行力。
“做美食这行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学会看一线城市的风向。”袁复标道出了他持续“造爆款”的秘诀。他坦言,自己每天都会密切关注烘焙行业的潮流动向。上海等一线城市往往是网红小吃的策源地,他则扮演着“潮流搬运工”与“本地化改造师”的双重角色。
以固体杨枝甘露为例,他最初并不看好这款产品,“觉得没有技术含量”。但在几位老顾客询问后,他敏锐地察觉到市场需求,决定“第一个吃螃蟹”。
然而,他并未照搬网络原版。“最开始按照网上的配方,用的是干噎酸奶,但发现口感过干、过甜,近60%的顾客反馈口感不佳。”他迅速调整,加入奶酪,在保留干噎酸奶的奶香同时,让口感变得更丝滑,成功提升好评率,大大增加了复购率。
“如果你只是把网红产品引进来,别人打卡一次觉得不好吃,没有复购,这个产品最多火几天。”袁复标说,在他看来,用热点引流只是第一步,根据本地口味进行优化、持续吸引回头客,才是让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长的关键。
#小编有话说
今年夏天,袁复标的辣椒拌李子凭借本土特色出圈,而如今的固体杨枝甘露和奶皮子糖葫芦,则展现了浏阳小吃商家主动拥抱潮流、快速反应的能力。他们从云端获取灵感,在街头落地生根。一场场“舌尖上新”证明,浏阳人的味蕾既植根于乡土,也向往着远方。
无论是奶皮子糖葫芦店主预见的“一阵风”,还是袁复标通过口味改良追求的“稳定复购”,都揭示了当下网红小吃市场的真实生态: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唯有真正征服本地味蕾,才能将短暂的关注转化为持久的生意。
#提醒一下
固体杨枝甘露中含有芒果、西柚、酸奶、西米等食材,部分属于中医理论中的寒凉性质,加上需要冷藏食用,容易刺激肠胃,脾胃虚寒及肠道易受刺激者需适量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西柚或葡萄柚肉中含有一种“呋喃香豆素”类物质,它能抑制肝脏和小肠中一种至关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在服用降胆固醇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部分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部分抗心律失常药、部分抗焦虑和镇静剂等处方药期间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
此外,甜点最好即买即食,不要隔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5/53/154415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