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花木,何以“枝繁叶茂”?
从挖树卖树到卖景卖生活
科技赋能+跨界融合激活“绿色银行”共富密码

浏东公路花木产业带,花木苗圃沿公路绵延,绿意盎然,展现出蓬勃的产业活力。市林业局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蒋萌萌
罗汉松如云舒展、红枫枝叶绚烂、红檵木绽放异彩……冬日的浏阳河畔,依旧是绵延的绿,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正在见证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72家规模花木企业、3000余家花木专业合作社、17万亩葱郁苗木、82.8亿元产业链年产值——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中国花木之乡”浏阳交出的产业答卷。
从传统的“挖树卖树”到现在的“卖景卖生活”,这座湘东小城正以绿色为底、创新为笔,书写着“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根深蒂固
百年积淀,花木经济激活“绿色银行”
走进柏加镇,仿佛进入一个巨大的露天植物园。香樟、罗汉松、红檵木等花木错落有致,园林苗圃连绵不绝。据统计,柏加镇花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存量资产超300亿元,共有花木合作社、园林绿化企业400余家,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从精品罗汉松到造型盆景,从工程苗木到庭院景观,这里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更远销东南亚市场,花木产业成为柏加镇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华苗木云的苗木生产基地,借助智慧园林系统,苗木种植实现了“靠数据、更科学”。市林业局供图
“别小看这些树木,它们可是我们的‘绿色银行’。”柏加镇渡头村的种植大户付干芝自豪地说,“一棵普通的罗汉松市场价约500元,经过艺术造型后,价格可攀升至3倍以上,若是精品价值则更高,这是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不仅是柏加镇,在整个浏阳,花木产业早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和富民的特色产业。通过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浏阳的花木经济正从单一的生产销售向多元化的全产业链延伸,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金山银山。
浏阳花木产业的发展史,是一部薪火相传的奋斗史诗。1925年,一株无核蜜橘苗跟随柏加人陈熹漂洋过海,在柏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开启了本地苗木种植的先河。随后,一代代花木人扎根浏阳河畔,带领村民引种培育香樟、水杉等品种,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基础。经过近百年发展,浏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之一,花卉苗木产业不仅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名录,柏加镇也被授予“省级特色农业小镇”称号。
科学的布局为产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形成了‘两线引领、四区协同’的产业格局,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其中,西线以柏加镇为核心,辐射镇头、官桥、普迹、枨冲等乡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浏阳河百里花木走廊”,不仅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花木集散中心,更是产业发展的“龙头”;东线的“浏东公路花木产业带”与南区的“鲜切花补充区”同样精彩纷呈,永和镇的红檵木、官渡镇的紫薇、关口街道的精品罗汉松、文家市镇的鲜切花各具特色,共同构筑起浏阳花木产业的靓丽风景线;北区则以科技赋能发展智慧园林,构建了智慧园林大数据平台。
枝繁叶茂
创新驱动,智慧园林引领产业变革
面对市场变化,浏阳花木产业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以创新为引擎,驱动产业全方位变革。
走进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湖南华中苗木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苗木云”)花木科技产业园,一套自主研发的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正在实时运行。“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数据,每5分钟就会更新一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能精准指导苗木浇水、施肥,将过去“靠经验、看天气”的种植模式变为“靠数据、更科学”的精准管理。

主播通过镜头向全国客户展示盆景的独特魅力。市林业局供图
华苗木云正是浏阳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生的缩影。据悉,华苗木云成立7年来,已组建起90余人的专业团队,下设3家全资子公司,累计持有90余项知识产权,业务范围覆盖信息技术研发与集成、苗木生产种植、苗木供应链、智慧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建设施工及养护等全链条,可提供“技术+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其自主研发的植物生长环境监测系统、智慧农林系统、智慧园林系统等成果获国家及省市重点支持,其中2个项目分获中央、省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花卉苗木全链智慧化平台更入选湖南省2022年度100个“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此外,旗下产业园还被认定为长沙市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站,为区域苗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营销模式的创新,则为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在柏加镇楠洲村,花卉苗木电商孵化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主播们正通过镜头向全国客户展示盆景造型的全过程。“直播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基地负责人、楠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尧说。
营销创新更体现在从“货厢经济”向“尾箱经济”的转变上。花农们开发出微景观、小盆景等适合家庭消费的产品,让游客能够直接将其装入汽车后备箱带走。“这些产品体积小、价值高,深受城区居民喜爱。”柏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花木伴手礼’等文创产品。”
新花绽放
融合发展,多元业态铺就共富新路
产业融合催生多元业态。当前,“花木+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正为浏阳花木产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在柏加镇,许多苗圃基地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如汇智园林打造的农庄,月均客流量超千人次,多个基地还推出了教育研学、生态科普、盆栽造型DIY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买花木,更能住下来、玩起来。
在中国·浏阳国际花卉苗木城,其创新采用的“三统一”运营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招商、统一经营)吸引了一批实力强、品牌响的商户入驻。“除了传统的花木交易,我们还融入了文旅产业板块,设有盆景DIY体验区、亲子研学基地等,推动‘花木+文旅’深度融合。”中国·浏阳国际花卉苗木城负责人表示,2025年市场销售额预计突破10亿元。
花木产业的发展成果,体现在了富民增收上。“一名熟练的苗木造型工日薪可达800元,一个精品桩景基地亩产年收益超7万元。”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浏阳花木行业年发放从业人员工资超10亿元,“真正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产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人才回归。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回乡投身花木产业,用新理念、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花木产业已成为浏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最佳载体。”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一条条花木走廊,已然成为一条条致富走廊、景观走廊,绘就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城乡新画卷。
柏加镇花卉苗木电商孵化基地灯火通明,年轻主播在镜头前展示最新设计的盆景作品,手机屏幕上订单数字不断跳动;华苗木云花木科技产业园内,一车车经过精心修剪的花木正在装车,即将“飞”往全国,成为装点城市、乡村、庭院的美丽风景。
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实用与艺术——在浏阳这片热土上,花木产业的边界正不断拓展,绘出一幅城乡共富、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崭新画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5/55/154228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