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浏阳经开区持续升级“双创”生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热土
2025-11-12 09:46:00 字号:

浏阳经开区持续升级“双创”生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热土

政策筑基 服务搭台 校地聚力

浏阳经开区持续升级“双创”生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热土

06版深度-3.jpg

金阳科创城已成为青年人才创业就业的热土。浏阳经开区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吉星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金阳科创城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长沙力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个个肢体康复机器人排着队“走”出生产线;湖南驼峰新能源有限公司钠电正极材料专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公司生产的钠电材料持续供应头部企业,打通了多个应用场景……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今年以来,浏阳经开区以“三创一城”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政策精准滴灌、服务全程护航、校地深度协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目前已洽谈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8个,其中2个项目已入驻金阳科创城,储备在校大学生创新项目13个,青春创新活力正在这片沃土上加速迸发。

政策筑巢

真金白银铺就创业快车道

“作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我深知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从长沙市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到浏阳市的创业扶持政策,每一笔资金、每一项举措都像‘及时雨’,浇开了创业之花。”谈及在浏阳经开区的创业经历,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生、湖南驼峰新能源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魁的一番感慨,传递了政策赋能的暖意。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释放,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与制度保障的精准发力。今年以来,浏阳经开区以自主政策迭代为引擎,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铺就快车道。3月,园区出台《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引智引才工程的若干政策》,覆盖青年、技能、骨干、领军等多层次人才,并给予企业引才支持。6月,出台《浏阳经开区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对创业的大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创业基金支持以及创业补贴、场地补贴、就业补贴、技术服务支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根据该政策,园区将依法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早期、长期及硬科技项目。针对创业场地,对入驻指定孵化基地的大学生项目给予首年全额租金补贴,次年补贴50%,第三年补贴30%。该政策还创新提出“免费创业考察期”,为来园区考察的大学生提供单次最长10天9晚的免费住宿。

在资金支持与兑现效率上,园区持续跑出“加速度”。据园区财政部门统计,2024年,浏阳经开区累计兑现大学生及青年人才补贴资金758.04万元,惠及1200余名大学生及青年人才;2025年园区人才补贴资金规模预计超过840万元,覆盖人群将达1400余人。

政策护航下,一批大学生创业企业快速成长。湖南驼峰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3年间,先后获得了创业补贴、入规企业补贴等各类补贴超过13万元,公司已率先建成一条年产1000吨的P2型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提交了7项发明专利申请,获得3项授权;主营产品“P2型镍锰钛酸钠-TN102”斩获“MBC·金锐奖暨2024中国钠电行业年度创新产品(材料组)”殊荣;2025年,公司还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服务护航

全链条支撑破解成长瓶颈

走进长沙力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台智能运动康复机器人引人注目。工作人员戴上脑机接口设备,脑电信号即可驱动机械外骨骼带动肢体运动,实现智能康复训练。该企业致力于“用科技帮助偏瘫患者实现行走梦”,这正是“90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力之医疗联合创始人黄双远的初心。2023年2月,黄双远携团队将企业落户浏阳经开区。“从注册公司到建成生产线仅用4个月,这种‘浏阳速度’,让我们这群‘技术控’第一次感受到: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有人托底的奔赴。”黄双远说。

06版深度-4.jpg

长沙力之医疗生产的智能运动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偏瘫患者实现智能康复训练。浏阳经开区供图

落户两年多以来,力之医疗充分享受园区产业集群红利。企业与10余家钣金、喷涂等上游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检测、灭菌等环节都能在园区内完成,产业链协同高效顺畅。今年9月,由力之医疗打造的康复产品产业化项目签约入驻金阳科创城,将建设AI+数智化康复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8000万元。

长沙力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浏阳经开区的再度“牵手”,背后是园区全链条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园区创新构建“政务服务+孵化载体+金融赋能”的服务模式,为创业者清除障碍。在政务服务端,园区在政务中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窗口,实现政策咨询、工商注册、资质申报等“一窗通办”,并安排专人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代办等服务,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助推创业项目尽快落地。

孵化载体的精准供给为项目成长提供沃土。作为核心孵化平台,金阳科创城预留出30%以上办公场地,专供大学生创业团队使用,配备共享实验室、智能检测平台等硬件设施,入驻企业首年享受全额租金补贴,次年补贴50%。目前,金阳科创城已吸纳2个成熟创业项目、储备13个在校创新项目,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梯度培育体系。

金融赋能是破解创新创业瓶颈的重要手段。除已首期设立规模3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率先构建基金投资体系外,园区还将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重点解决“首投难”问题,目前已与麓山科创投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草拟了相关专项基金方案,待基金正式成立后,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破解融资难题和提供精准的团队帮助。

校地协同

打通创新成果转化链路

9月23日,浏阳经开区在金阳科创城举行生物医药“产学研医资”创新转化供需对接活动。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围绕大健康研究院建设、“科研合作、出海拓市”等主题展开分享,为创新实践提供路径参考。

在交流发言中,湖南九典宏阳制药有限公司国际拓展部总监曾玲分享了企业“产学研协同”与“出海拓市”经验。通过与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创新模式,九典制药产品已进入拜耳、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全球Top制药企业供应链,实现了“科研落地、市场认可”。

今年以来,浏阳经开区大力深化校地协同,密集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园区企业、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3月22日,湖南工商大学、湘江实验室与浏阳市合作签约活动在浏阳经开区举行,双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和培养等方面,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8月22日,园区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湖南大健康研究院正式落户金阳科创城,重点打造天然产物、智能康复、前沿生物技术、分子诊断四大科研高地。“企业出题,研究院做答,市场阅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说,此次校地合作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成就。

常态化合作机制让校地联动持续深化。浏阳经开区还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到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针对性开展校园招聘及创业政策推介活动,今年线下组织园区企业参与11场春季校园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20人;主动登门拜访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与校方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合作洽谈以及项目筛选;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助推湖南理工学院与园区盈准科技签订具体合作协议,园区为双方授牌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

“目前,园区正在加紧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工作方案和专项政策,加快推进金阳科创城大学生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注册登记并启动运营。”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园区将持续加码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致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热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