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至2024年12月20日期间的重要论述,集中展现了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
在浏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指导下,浏阳日报社即日起开设“学思践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理论专栏,充分展示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果与体会,促进交流互鉴,推动全市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和成效。
文丨黎星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既是理论宝库,更是行动指南。党校作为党的“红色学府”,必须把学习贯彻这部著作作为重要任务,以“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落地见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注入党校力量。
一、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准理论武装“指南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开篇就明确党的中心任务,通篇贯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这是党校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始终把政治属性摆在首位,将党的领导融入党校工作各方面。一要筑牢理论研究“主阵地”。把第五卷内容系统纳入主体班课程体系,开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地方路径”等专题,通过专题讲授、集中研讨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建立课程内容政治审核机制,确保所有教学科研成果都与党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杜绝任何偏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让党校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纯净高地”。三要强化政治引领“辐射力”。组织党校教师组建“理论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宣讲,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的声音直达基层、深入人心。
二、聚焦培训效能创新路径,打造干部成长“加油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要论述,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党校必须紧扣地方发展需求,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助力干部练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本领。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实效。大力推行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围绕第五卷中“全面深化改革”等专题,挖掘本地改革创新、基层治理的鲜活案例,让学员在沉浸式学习中掌握破解难题的思路方法。二要建强现场教学“实践课堂”。结合第五卷中“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等要求,升级党性教育基地、经济发展示范点、社会治理样板区等现场教学点,组织学员实地调研、现场研讨,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感悟”深度融合,帮助干部把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实施“培优计划”强师资。选派骨干教师赴上级党校、高校进修,围绕第五卷重点专题开展备课磨课,打造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名师队伍”,同时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来校授课,形成“内外联动”的师资格局,提升教学质量。
三、坚守从严治校优良传统,涵养风清气正“好生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专题,对党校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我们必须以最严格的要求管校治校,让“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成为党校的鲜明标识。一要严抓学员管理。将政治纪律、学习纪律、生活纪律细化为具体要求,实行“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双重管理,通过每日考勤、定期通报等方式,督促学员心无旁骛抓学习,杜绝“带职学习”“应付学习”等现象。二要严管教师队伍。建立教师政治表现、教学科研、师德师风“三位一体”考核机制,要求教师不仅要“学高”更要“身正”,在教学科研中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以高尚师德影响和带动学员,打造“可信、可敬、可靠”的教师队伍。三要严实制度执行。完善党校各项管理制度,从课程设置、科研管理到后勤服务,都严格按制度办事,杜绝“人情关”“特殊化”,让从严治校成为常态,确保党校始终是锤炼党性、净化思想的“大熔炉”。
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市委党校,我们将持续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既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又做好推动地方发展的“实践者”,为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更多党校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5/58/1543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