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管控守底线,精准赋能促发展

俯瞰浏阳城区,高楼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幅生态画卷的背后,是浏阳近年来全面推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的生动诠释。记者彭红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蒋萌萌通讯员潘攀夏艺
初冬时节,漫步浏阳河畔,但见水清岸绿,飞鸟翔集,国家级“美丽河湖”的优秀答卷正铺陈于此。
这幅生态画卷的背后,是浏阳近年来全面推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取得的显著成效。
严守底线
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
“这里要是建起砖厂,周边空气质量难免受影响。”提及此前被否决的建材加工项目,浏阳市某乡镇居民深有感触。
此前,浏阳一建材公司计划在该乡镇建设标砖加工项目。如项目落地,将对镇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由于该项目地处大气环境弱扩散重点管控区,该区域风速小,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根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管控要求,弱扩散区应严格控制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准入。
经过充分研究论证,为防控大气污染风险,浏阳最终将环境质量放在首位,拒绝了该项目的落地。
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因不符合管控要求,浏阳已果断否决了34个高水耗、高污染项目。
划定“框子”,是为了更精准地实施保护。这套刚性约束体系,不仅在项目准入前端设置了“红绿灯”,更在全域划定了必须严格守护的生态红线。
依据长沙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浏阳将上游关键水源涵养区、大围山生态核心区、国家湿地公园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纳入优先保护单元严格监管,禁止污染项目进入。
针对小水电导致的生态流量不足问题,系统评估整治浏阳河河域小水电,通过改造与精准调控,保障全域生态流量。同时,修复沿岸绿化带与湿地并整治缓冲带,坚持构建“山林—湿地—河道”生态廊道。实施重点水域禁捕、持续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划定并整治38处饮用水水源地,切实保障上游“清水源头”功能。
精准赋能
激发绿色协调发展动能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并非限制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精准治污的“导航仪”。
针对浏阳河中下游不同污染特征,管控精准发力。中游,开展专项执法、淘汰落后产能、清理沿线规模养殖场2500余家,有效削减入河污染;下游,排口整治与雨污分流改造相继完成,全流域入河排污口实行“一口一策”动态监管。
与此同时,针对突出的高氯酸盐问题,市级研发终端治理技术并通过省级评估。为逐步推广终端治理技术,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还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近400家治理设施安装。大气治理,同样实现了精细化管控。通过深化涉VOCs企业整治、淘汰锅炉、推动企业环保绩效提级,2022年至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94.2%稳步提升至95.9%,“浏阳蓝”常驻。
分区管控既严约束,更重引导。在浏阳,环保刚性要求已被深度融入产业决策全过程。农业方面,生态花木、绿色种植蓬勃发展;工业领域,园区循环化改造、低碳集群培育稳步推进;文旅产业则巧妙融合生态与人文,打造浏阳河生态文旅带。就连闻名于世的烟花产业,也正通过研发环保产品、科学规划燃放等方式走向绿色升级。
从“蓝色流星雨”到“天空之树”,近年来,周末焰火秀已成为浏阳的“城市名片”之一,吸引着全国游客前来感受在夜空绽放的“浪漫”。
这般绚烂景象的背后,离不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默默守护。
作为中国花炮之乡,浏阳积极推动烟花生产技术革新,研发环保型烟花。同时,加强对烟花燃放的科学管理——合理规划燃放区域,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的空旷场地;严格限制燃放时间,避免集中燃放导致污染物短时间内大量排放;借助科技手段,在燃放过程中利用雾炮车喷洒生物酶PM2.5治理剂,有效降低PM2.5浓度和峰值,减少污染持续时间……
正是这份对生态环境的执着守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浏阳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全市新引进项目125个,5个乡镇上榜中国中部地区百强镇,展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劲活力。
从被动治污到主动防控,从单一治理到系统管控,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浏阳正持续绘就着一幅“水清、岸绿、产业兴、百姓乐”的美丽新图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本文链接:https://wap.lyrb.com.cn/content/646955/62/154640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