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路网织就幸福线,水网润泽千万家
2025-11-03 10:14:36 字号:

路网织就幸福线,水网润泽千万家

路网织就幸福线,水网润泽千万家

——浏阳深入践行“民生立市”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06版民生深读-4.jpg

X015青草路口—青草集镇段(浏青公路)的提质改造,有效改善了沿线交通条件,为居民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张可夫

柏油路修到家门口,水龙头一拧清水来——这不仅是农村老百姓的朴实愿望,也是乡村振兴进程中“民生工程”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浏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路网”“水网”提质升级。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432公里,形成了“路网连通结构完善”的农村公路出行保障体系;农村自来水供给能力全面提升,近5年新增农村自来水用户约10万人,构建起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供水保障体系。

路通则业兴,水畅则民安。随着一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出门大马路,在家喝好水”已从愿景变为现实,绘就出一幅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幸福安康的生动画卷。

农村公路加快提质改造

铺就从“通”到“畅”的幸福之路

农村公路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的民生领域之一。

一个多月前,全长10.323千米的X015青草路口—青草集镇段(浏青公路)建成通车。加宽的路基、平整的沥青路面,以及全面升级的交通安全和排水设施,让这条“老路”焕发新生。

作为连接荷花街道与枨冲镇的重要交通干线,近年来浏青公路车流量持续增加,交通压力日益凸显。“一到节假日就容易堵车。”在浏青公路沿线开了一家私房菜馆的黄明德对此感受颇深,他曾多次遇到顾客预定饭菜后却迟迟未到店的情况。“打电话过去一问,原来是堵在了路上。”

面对当地群众对道路拓宽改造的呼声。该项目与淳口镇X122农大至慕家冲道路提质改造项目一起被列入2025年浏阳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建养中心等部门以及荷花街道、枨冲镇、淳口镇等属地乡镇(街道)的全速推动下,目前这两条路均已顺利完成提质改造并实现通车。

“这两条路的提质改造,不仅方便了沿线居民出行,疏通了交通堵点,也全面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道路升级既是民心工程的生动体现,也是赋能文旅发展的重要纽带。时下,蜿蜒于浏阳东南山水间的荷文公路秋意正浓。道路两旁青山如黛,17个美丽屋场如明珠般点缀沿线,让人仿若置身于“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动人画卷。

06版民生深读-2.jpg

荷文公路的全线亮灯,为夜间行车筑牢安全屏障,让“美丽之路”真正成为“安心之路”。

全长36.1千米的荷文公路,一头连着浏阳城区及高速公路,另一端连通苍坊旅游区与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这两张红色文旅名片,是一条促进城乡融合、实现省际贯通的重要通道。然而,由于缺乏路灯照明,这条穿行于山岭之间的公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接到问题交办后,市发改局牵头,迅速组织交通运输、公路建养、交警、交建投及沿线乡镇等单位会商,决定通过增设路灯提升夜间照明效果,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在各部门协同推进下,荷文公路于今年年初实现全线亮灯,让这条“美丽之路”实现了向“安全之路”的跃升。

在点亮全线的同时,浏阳还积极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对荷文公路的路面、交通安全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公路文博馆、服务区观景台等配套设施进行提质改造。目前,该道路正在全力创建“全国美丽公路”。

从畅通城乡的“经济动脉”,到赋能文旅“景观长廊”,浏阳公路的蝶变,印证着“路通百业兴”的发展规律,也彰显了浏阳各部门深入践行“民生立市”理念,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决心与成效。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农村公路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农村道路设施基础,着力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村公路成为广大群众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进的幸福路、致富路,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活力。

8处农村供水工程完工投运

6万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水量足了、水压稳了,终于不用打井提水,家里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在沙市镇白水村,村民潘先生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一变化,得益于浏阳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加快推进。

06版民生深读-3.jpg

作为浏阳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关键一环,金盆水厂的建成投运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用水保障。

农村供水保障事关民生福祉,也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头等大事”。今年,浏阳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2025年浏阳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聚焦“用水难、水压低”问题,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提质”四大类工程,涵盖8个子项目。

沙市镇白水村因地理位置偏远、地势较高,此前大部分村民无法接入自来水,只能靠打井取水,经常面临季节性缺水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一民生难题,金盆水厂于7月底建成投运,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3000吨/日,铺设输配水管道18.81公里,除白水村外,还覆盖敦睦村、秀山村等地,惠及2万余人。

与此同时,浏阳还同步推进大瑶宇泰水厂、达浒水厂、小河水厂扩建工程,共提升农村集中供水能力7300吨/日;实施社港水厂、普迹水厂源水管道改建,新铺设管道12.5千米,有效消除了源水管道管径偏小、老化威胁水质稳定等安全隐患;高坪镇船仓村、永和镇狮子山村单村供水工程提质改造也已完成。目前,全市8处农村供水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解决了约6万农村人口供水水量不足、水压不稳的问题。

在高坪镇船仓村,过去仅四分之一的村民通上自来水,其余居民多依赖水质不稳的井水。如今,通过新建浮船取水泵站,从牛头岭水库引入稳定水源,并采用超滤膜水质净化设备,日供水能力达到600吨,不仅告别“靠天吃水”,还确保了水质达标。“群众很满意,都说党委、政府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船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巫绍和说。

值得一提的是,市水利局以船仓村为试点,构建“技术监测+分级管护+群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形成“邻长发现、组长协调、片长督办”的快速响应机制。村里还配备专职管护员和应急维修队伍,今年以来,已及时处置用水问题17起,保障供水连续稳定。

“这种模式既落实了专业化管护要求,又发挥了群众自治作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供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调动群众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民生项目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合力的“纽带工程”。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供水质量、水压、水量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浏阳始终将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直面问题、全面攻坚、持续加大投入,力求交出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目前,全市已建成34处千吨万人级规模水厂和78处单村供水工程,逐步形成了“以东区联合水厂、西区镇头及普迹水厂、南区团结及宇泰水厂、北区永安联合水厂及马尾皂水厂为中心,偏远乡镇规模水厂为骨干,单村供水工程为有效补充”的农村供水发展格局,设计总供水能力达31万吨/日。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健全管护机制,落实运维资金,确保项目建好、管久、用好,同时加强水质监测和应急保障,完善智慧管理平台,开展管护人员培训,切实保障农村供水安全,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民生实事带来的实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